我看过高阳的《清朝的皇帝》他的观点确实很很特别!!
他竟然认为顺治的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还是这是一段相差十几岁的畸形恋!
他认为康熙是会传位给14阿哥,对雍正的种种好处只是为了安抚他!
真是~~~~~~~~~~不好说!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阳的书只是小说而已,是无法与正史相提并论的.
他还说乾隆爷是汉人呢!
至于雍正皇帝,首先真的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在长达120年左右的康乾盛世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仁皇帝虽然伟大,可是在他的晚年,大清无论从吏治还是经济都不好,是宪皇帝的13年的锐意改革才让清朝兴盛的局面逐步打开.可惜,宪皇帝英年早逝,若非如此,只怕大清会更好呢.
再有,如果冷静的分析一下,我认为是仁皇帝将皇帝位真心诚意地给了宪宗--- 圣祖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况他亦知道自己的帝国当时百废待兴,需要的君主就是应该象雍正皇帝这样的铁腕人物.说得再清楚一些,雍正的兄弟们没有一个比他有更强的政治手腕.
还有,他继位后对兄弟的手段多为后人所诟病,就说一句吧---换了其他兄弟登基,说不定比他还要狠呢!
嘿嘿,偶现在的桌面就是雍正皇帝的读书相哦.
楼上GG说得好啊,
就算退一万步说,就是篡位的,那又怎样?!宪皇帝不照样是圣祖的爱子.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是大清朝勤政爱民锐意进取的好皇帝吗!
不错呀,我呀很同意你的观点呀,清朝就是败在高宗纯皇帝之手呀。
我呀顺便我的关于高宗纯皇帝的帖子呀。
清高宗谥号全称曰: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是世宗宪皇帝第四子,生于雍亲王府。高宗纯皇帝幼年天资聪颖,颇受圣祖仁皇帝的宠爱,养育宫中并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高宗纯皇帝的一生,简直可以说幸福死了,大凡当个皇帝,多少都要担点风险,有的是兄弟竞争,有的是权臣逼宫,还有的英年早逝,或者熬到快老死了,才过了把皇帝瘾。高宗纯皇帝21岁即位,当了60年皇帝,4年太上皇,皇帝中间他的时间最长,本来兄弟三个,老三弘石本来,铆足劲和他竞争,被世宗宪皇帝给杀了,老五弘昼天生一个玩乐皇子,用鼻子想都轮不到他,于是便顺顺当当的做了皇帝,还治出了个乾隆盛世。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乾隆盛世难道是高宗纯皇帝的功劳吗?我看这个只不过是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成功,是奋五世之力而成就其一人。清十二帝的前六位都是明君而且是接连六代的这是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所没有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在缔造后世之君这一方面都是成功的。封建王朝的国君都希望能够江山永固,因此在都十分注重后世之君的培养,可是高宗纯皇帝在这一方面显然不如先祖。 高宗纯皇帝的奢侈显然超越先前的先祖,在位期间,巡游无度,计南巡六次,东巡四次,西巡五次,至于祭奠孔庙,避暑承德,近游京郊,更是数不胜数。一人出游,万人随从,街铺锦毡,蔽以绸帐,极尽奢华之能事。 高宗纯皇帝及其夜郎自大,曾夸耀自己“十全武功”,并自号“十全老人”,作《十全记》一篇。所谓“十全”为:平准噶尔为二;定四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
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以至1793年接见英国使者马嘎尼时,他要求对方行三叩九拜之礼,对于新式火器不屑一顾。以至从其后期起,中国就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难道高宗纯皇帝就不应该负有责任吗? 造就了巨贪和珅,大贪官和珅的出现,是康乾盛世转向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珅在任期间,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为所欲为,致使府库空虚,吏治日坏,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白莲教起义。死后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难道这不是高宗纯皇帝的过错吗? 试想大清的盛世为何结束于高宗纯皇帝,从高宗纯皇帝后期中国就开始落后了,从一个盛世到衰落的转变这就发生在高宗纯皇帝时期呀,难道其不应该负有历史责任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5 06:03 , Processed in 0.0225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