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宁静志远

[改后]康熙子女出生资料与感情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 14: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内起居注》主要是记载皇帝日常私人生活以及身体状况等事情的,清宫《内起居注》记载有慈禧太后临死前的症状:慢性腹泻、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慈禧虽不是皇帝,但她是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且执政近半个世纪,所以慈禧太后也记有《内起居注》。

我没说《内起居注》不存在,我只是说现在已经查阅不到。否则也别考证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了,把康熙的《内起居注》最后几天的拿来一查就OK!即使有你能保证它是没经改动的原始档案?这种档案有是有,估计早已销毁了。还有你说的死前什么症状之类的,不一定非《内起居注》记录,《脉案》就有。清宫脉案还是保留得比较全的,比如清史学者一再指出:同治确实死于天花而非民间流传的XX,依据就是同治的脉案记录,而非《内起居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6 0:07:3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4: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卓大人起的标题害我白白挨了不少砖头, 痛痛~~~~

昨天晚上,一上来看了这个题目,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并不是我文章的中心思想,想来也是别扭,但没太在意。挨了砖头,觉得大家说得很对,但我为什么觉得有些冤枉呢?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一琢磨,发现是文章的标题把握坑苦了,啊啊~~~,冤

对不起了!标题是我套你乾隆那篇,我以为这两篇文章是一套的。你说怎么改吧?你起一个贴进你文章内容的,你自己就可以动手把贴子编辑修改啊!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5: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宁静志远在2006-8-2 13:47:24的发言:


另外,关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句话,朱老夫子的评注是错误的。我认为,下面的解释才是它应有的意思,和女子根本没有关系。

《論語?陽貨篇》有一段令人十分生疑然而又常被人错误地拿来引用的话。“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词前还加上“子曰”二字。难道孔子真会说出这种不尊重女性的话吗?以孔子的文学涵养,绝不可能。因为孔子有母亲也是女人,如果说《论语》是孔子弟子所编,那末曾子、有子、冉子……,他们也都有母亲,怎么可能去选用一个包括母亲在内泛指一切女性的名词“女子”呢?中国文字是一座瑰丽的宝库,用以表示女性的名词多的是。而在之前的所有文章,凡指女子的词都选用了“婦”,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能用“婦”或其他的词来表示呢?

再说《论语》中在此篇之前包括本篇,一共出现过十八个“女”子,仅在本篇中就出现了七个“女”字。朱熹都解释为“汝”的古体,那么为什么唯独第十八个“女”字,朱熹却不把它解释为“汝”了呢?

《朱子集註》在这段话的后面,作了这样的解释,“此小人亦指僕隷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悲矣。”从这段注脚看,朱熹没有把“女”解释为“汝”的古体。而且俨然以当官做老爷的主人身份来解释谁是“女子与小人”。完全歪曲了整部《论语》对小人指称的同一性。同时也标榜了唯有他朱熹在处理“女子与小人”的问题上采用了“莊以蒞之,慈以畜之”的手法,而使之不会发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悲剧。看来朱熹大有胜过孔子的才能,而不需作任何掩饰,可以当庭与孔子抗礼了。其实朱熹这一段注脚,正所谓不打自招,捅出了朱熹家里正好蓄养了不少小妾与下人的秘密。所以在看到了“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的一句话之后,产生了条件反射,也不去推敲孔子指的是什么,忘记了文章的前半段在讲什么,更忘记了前十七个“女”的用法,忽忽写下了这个不伦不类贻笑千古的结论。充分暴露了他脑子里的封建意识,也忘记了他自己的母亲。悲哉!

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至少也要前后顾及一下,是否有联系,会不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而朱熹犯的就是这些错误。所以这里有必要摘录下整个段落,以示读者。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孫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这是孔子与子贡论恶的全部记录,始于恶,终于恶。可见这句“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朱熹硬是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来解释,也就必然的把原文搞得一塌胡涂了。现将全文正确的解释如下:

子贡问孔子说:“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孔子回答说:“对疾恶看法多着呢。”“我疾恶在背后专说别人坏话的人,疾恶不满自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疾恶只讲勇武而不懂礼貌的人,疾恶果敢武断而把事情弄僵以至于断送的人。”孔子接着说:“子贡,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子贡回答说:“我疾恶抄袭他人著作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疾恶不知高低而自以为勇武的人,疾恶攻讦人家的阴私而自以为正直君子的人。”孔子接着又说:“唯(汝子)指子贡你这个人啊与(小人)指意识形态不合道德的人是很难共同相处的了,相近了你就会看不顺眼,即使走远了你还是有满腹怨言啊。”孔子又说:“你都已满四十岁的人了,可越发洞察疾恶的存在,也可以从这里知道你的终身为人了。”

显然得很,这一句上的“女”字,是绝对的应该作“汝”字解,也就不会有侮辱女子的事情发生了。呜呼!


不错,宁静MM现在引用的这个资料解释是对的。我昨晚对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释也是几个解释说法中的一个,我也一直在犯疑,后来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觉得还是现在这样的解释更为合理,所以我已经把我的那段话重新修正了,没想到等我编辑完一看宁静MM已经查到并就此事回帖了,呵呵。但是,不管哪种解释,都不是指孔子在侮辱女性。我始终相信,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圣人、万世帝王之师,是绝对不会这么直截了当地侮辱妇女的。《论语·阳货》通篇是孔子与弟子在讲道德方面的事,根本没谈及女子方面的事,况且整部《论语》包括整篇《论语·阳货》中多次用“女”字来替代“汝”。而孔子与子贡论恶这一段也丝毫无关于女性,又怎么会说一句侮辱妇女的话呢?问题还是出在朱子身上,是朱熹给《论语》作注时歪解了这句话,导致后世很多人也以为孔子在侮辱女子。我们在这里讲的是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释,不过,宁静MM在顶楼的文章中以这句话为依据说康熙帝不尊重女性,余以为还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古代包括清代就有许多人对朱熹的这个注解持有疑义,作为学贯古今的康熙皇帝,未尝不知道。宁静MM说康熙帝推崇这句话,焉知不是康熙帝推崇孔子和子贡论恶这段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和卓氏在2006-8-2 14:21:34的发言:

《内起居注》主要是记载皇帝日常私人生活以及身体状况等事情的,清宫《内起居注》记载有慈禧太后临死前的症状:慢性腹泻、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后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慈禧虽不是皇帝,但她是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且执政近半个世纪,所以慈禧太后也记有《内起居注》。

大兄弟,我没说《内起居注》不存在,我只是说现在已经查阅不到。否则也别考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了,把康熙的《内起居注》最后几天的拿来一查就OK!即使有你能保证它是没经改动的原始档案?雍正不是傻子!这种档案有是有,估计早已销毁了。还有你说的死前什么症状之类的,不一定非《内起居注》记录,《脉档》就有。清宫脉档还是保留得比较全的,比如清史学者一再指出:同治确实死于天花而非民间流传的XX,依据就是同治的脉案记录,而非《内起居注》。


大姐姐,我提到《内起居注》时只是在论说皇帝临幸后宫女子时《内起居注》上都有记载,至于这个《内起居注》现在在哪?能不能查得到?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啊,既然大姐姐指出了,小弟少不得要回一下帖啊。还有你说的改动的问题,要这么说的话,岂但内起居注能改,起居注、脉案记录,甚至实录、正史都能改动,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我在此并不就此问题展开谈论,我只是在论《内起居注》本身而已。我引用的那个明朝的《内起居注》的事情,见于官修正史《明史》,而慈禧太后临死前症状的那个例子,不但记载于清宫脉档,《内起居注》也是有记载的。我说这些话当然也是看过相关资料的,断不会自己凭空捏造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6: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康熙心理这么想的,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当着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这么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厅广众之下,实在是有些过份。这个女人侍奉过康熙,给康熙生过儿子,儿子也不是她教养的,儿子犯错误,(暂且不论这个错误是真的犯错还是康熙认为老八的影响力超过自己而故意打压,胡乱扣帽子)和她母亲何干?这个女人出身是贱,你用得着当着广大出身高贵人的面把他的身份拉到台前让大家品头论足呢?就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康熙的这种做法还是非常不妥的,刻薄的。

==========================================

我已经说过了,按今天的标准,是存在过分一说,但是,按在那个时代,根本无过分一说,而且合情合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那个时代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生杀予夺大权,慢说“当着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这么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厅广众之下”,“当着广大出身高贵人的面把他的身份拉到台前让大家品头论足”,就是把一个妃嫔打入冷宫、废为庶人,乃至赐死、杀死,这样的事在君主专制时代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此没有什么过不过分的说法。要按今天的标准,古代帝王的许多行为都是过分的。如果我们都要去讨论他们的过分,那就成了大批判、大清算了。我们今天是在研究过去的历史,而不是像愤青那样进行批判,现在也不再是文革时代了,“打倒地主阶级总头子XX”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 17: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帝王家的夫妻和普通家的夫妻相同对待,二者没有什么可比性。再者,古人说的话都可以说两面,怎么说都有理。比方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明是选择生死的问题,你选生了,也有古人的根据,选死,也有古人的根据。反正干什么,都有古人的话来支持。康熙对妻子的感情,我承认下笔比较轻率,但是不是对结发妻子那般的感情,还是因为她因公殉职的慨叹,还是因为她是明媒正娶,还是因为想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我不好说。您这么用古人的几句话,而且是普通夫妻的情况,来断定康熙对她是那种结发妻子的感情,好像论据也不那么充足。

====================================

本人并没说把帝王家的夫妻与民间的夫妻相提并论,但是,帝王也是男人,后妃也是女人,与民间百姓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身份,而人的本性,没什么区别。一夜夫妻百日恩纯指男女感情,与帝王将相、士绅百姓的身份无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关于糟糠之妻不下堂,明太祖朱元璋对孝慈高皇后马氏就属于这类例子。马皇后与朱元璋同患难、共开国。朱元璋当了皇帝,按理说什么样的美女他不能立为皇后,但是,他偏偏不忘结发妻子,并且说,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本人作比较注重的是实质的联系,而您作比较注重的是表面的联系,所以会产生生搬硬套的现象,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如果您一定要说无可比性,那干脆什么也不用作比较了。“那是因为她是因为生孩子死了,他多少有些另眼相看吧。一个玩了这么多女人的男人,能在几十年后想起才和他少年时期有几年夫妻生活的女人长什么样?”这段话完全是在管窥蠡测,拿自己的个人之心度康熙皇帝之腹。还有,您这段“康熙对妻子的感情,我承认下笔比较轻率,但是不是对结发妻子那般的感情,还是因为她因公殉职的慨叹,还是因为她是明媒正娶,还是因为想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我不好说。”在下的确觉得您是不好说,康熙帝对于已经故去了的结发皇后,除了表示自己的哀思和好好培养她的孩子外,您还希望他做什么?还有,我并没用古人的几句话就来断定康熙对她是那种结发妻子的感情,所以我也不需要去寻找足够的论据。相反是您在用生搬硬套的一些所谓论据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断定康熙爷只注重肉欲而不注重情感。既然尊姑娘如此发表了自己的高论么,在下也少不得要提出自己的疑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17:22:5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熙隆在2006-8-2 16:22:49的发言:

这一点,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康熙心理这么想的,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当着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这么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厅广众之下,实在是有些过份。这个女人侍奉过康熙,给康熙生过儿子,儿子也不是她教养的,儿子犯错误,(暂且不论这个错误是真的犯错还是康熙认为老八的影响力超过自己而故意打压,胡乱扣帽子)和她母亲何干?这个女人出身是贱,你用得着当着广大出身高贵人的面把他的身份拉到台前让大家品头论足呢?就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康熙的这种做法还是非常不妥的,刻薄的。

==========================================

我已经说过了,按今天的标准,是存在过分一说,但是,按在那个时代,根本无过分一说,而且合情合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那个时代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生杀予夺大权,慢说“当着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这么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厅广众之下”,“当着广大出身高贵人的面把他的身份拉到台前让大家品头论足”,就是把一个妃嫔打入冷宫、废为庶人,乃至赐死、杀死,这样的事在君主专制时代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此没有什么过不过分的说法。要按今天的标准,古代帝王的许多行为都是过分的。如果我们都要去讨论他们的过分,那就成了大批判、大清算了。我们今天是在研究过去的历史,而不是像愤青那样进行批判,现在也不再是文革时代了,“打倒地主阶级总头子XX”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没有说康熙做这件事是不可以,而是说他做这件事是不对的。我讨论的是道德问题。而你讨论的是可行性问题。我们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这里的“过分”指的是超出了道德规范,并不是说,他做这件事超出了他的权限,也不是我见识浅陋,不知道后宫那些千奇百怪的惨事,就因为康熙的一几句话大惊小怪。


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做的问题,按照你的说法,“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那个时代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皇帝可以看谁家的房子漂亮,就可以把人赶走,看谁的老婆长得好,就抢过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反正“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拿得理所应当。你想想这对么?照此理论,历史上根本没有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暴">暴ersonName>君。所有的打着皇帝的名号作出的事情,都有这句话做依据。 我们站在历史的辩证主义观点上考虑问题,也不应该向您这样考虑吧。万事逃不出个“理”字,君王也要有道。

我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怎样才是用历史的观点考虑问题。比方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汉武帝应该枪毙。但是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汉武帝做得很对。赵钩弋不死,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汉武帝这么做虽然符合“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原则,杀一个一点错误没犯的嫔妃,合情合理。但是他违反了道德标准,无辜杀害了他的家人。但是,虽然违反了道德标准,他的目的是为了保大汉江山的稳固,刘氏子孙的皇权,做得一点错都没有。赵钩弋虽然死得冤枉,但汉武帝杀得不冤。

这才是君王之道。帝王可以做超出道德标准的事情,但要事出有因,要必要(如果不这么做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且不要害及无辜。帝王不是象你说的这样毫无顾忌的,虽然法律约束不了他们,道德总能约束他们。帝王如果毫无原因的不遵守道德规范,情节严重的,会失去民心,丢掉江山的。所以,明君都晓得,不管是真的也好,装的也好,把自己树立成道德好的样子。得民心者得天下,靠的是以德服人。帝王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帝王。人的道德标准,仁孝信义这些人的道德标准同样适合于帝王。所以,有很多事情他们明知可为而不能为之。我认为,虽然康熙没打没骂良妃,但康熙当着儿子和诸大臣这些“贵人”的面,把儿子的母亲的卑贱身份公开加以曝光,而且用词刻薄,(出身寒微和出身卑贱,两个词其实都是说一个事情,但是感情色彩不同)这样的做法是卑劣的。我觉得这样做比杀了良妃还残忍。中国自古讲孝道,(帝王家也不敢不尊崇,雍正虽然和他老妈关系不好,但当皇帝就必须要做表率,尚且还要天天请安,康熙对孝道当然明白得很)当着儿子的面这样做,让儿子情何以堪。父子还有父子相处之道呢。良妃不管什么身份,为皇家诞下子嗣,应算有功之人。没犯任何错误,康熙如此毁坏她的名誉,实属不义。这个无论从古代的道德标准还是从今天的道德标准看都是不对的。康熙讲这句话是为了达到明确表态把老八排除出继承权之外的意思,以他的聪明才智,应该有很多方式的,他这么做实在没有必要。 他做这件事情,目的不是要侮辱良妃,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良妃这样的后宫女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尊严可言,完全可以信手拈来,随时利用。

我举良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康熙对他后宫女人的态度,我说他不尊重女人都抬举他了,应该说他根本不知道后宫的女人还是会有起码的人格尊严的。连这女人的人格尊严都不考虑的人,又怎么能会有情? 象德妃、荣妃这样和他相伴十年,儿女生了6个的人,过了30,就不和他们上床了。(以康熙的生育能力看,她们30以后几乎就没能和康熙上床。我为什么说乾隆有情,因为乾隆一般是等前一个得宠的死了后,才宠下一个的)。你说康熙有情,我实在难以理解,夫妻之间只能用柏拉图式的那种爱情好像有些可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21:05:1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宁静志远在2006-8-2 20:48:23的发言:

我没有说康熙做这件事是不可以,而是说他做这件事是不对的。我讨论的是道德问题。而你讨论的是可行性问题。我们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这里的“过分”指的是超出了道德规范,并不是说,他做这件事超出了他的权限,也不是我见识浅陋,不知道后宫那些千奇百怪的惨事,就因为康熙的一几句话大惊小怪。


有很多事情,并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做的问题,按照你的说法,“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那个时代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皇帝可以看谁家的房子漂亮,就可以把人赶走,看谁的老婆长得好,就抢过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反正“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拿得理所应当。你想想这对么?照此理论,历史上根本没有ersonName ProductID="暴" w:st="on">暴ersonName>君。所有的打着皇帝的名号作出的事情,都有这句话做依据。 我们站在历史的辩证主义观点上考虑问题,也不应该向您这样考虑吧。万事逃不出个“理”字,君王也要有道。

我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怎样才是用历史的观点考虑问题。比方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汉武帝应该枪毙。但是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汉武帝做得很对。赵钩弋不死,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汉武帝这么做虽然符合“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原则,杀一个一点错误没犯的嫔妃,合情合理。但是他违反了道德标准,无辜杀害了他的家人。但是,虽然违反了道德标准,他的目的是为了保大汉江山的稳固,刘氏子孙的皇权,做得一点错都没有。赵钩弋虽然死得冤枉,但汉武帝杀得不冤。

这才是君王之道。帝王可以做超出道德标准的事情,但要事出有因,要必要(如果不这么做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且不要害及无辜。帝王不是象你说的这样毫无顾忌的,虽然法律约束不了他们,道德总能约束他们。帝王如果毫无原因的不遵守道德规范,情节严重的,会失去民心,丢掉江山的。所以,明君都晓得,不管是真的也好,装的也好,把自己树立成道德好的样子。得民心者得天下,靠的是以德服人。帝王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帝王。人的道德标准,仁孝信义这些人的道德标准同样适合于帝王。所以,有很多事情他们明知可为而不能为之。我认为,虽然康熙没打没骂良妃,但康熙当着儿子和诸大臣这些“贵人”的面,把儿子的母亲的卑贱身份公开加以曝光,而且用词刻薄,(出身寒微和出身卑贱,两个词其实都是说一个事情,但是感情色彩不同)这样的做法是卑劣的。我觉得这样做比杀了良妃还残忍。中国自古讲孝道,(帝王家也不敢不尊崇,雍正虽然和他老妈关系不好,但当皇帝就必须要做表率,尚且还要天天请安,康熙对孝道当然明白得很)当着儿子的面这样做,让儿子情何以堪。父子还有父子相处之道呢。良妃不管什么身份,为皇家诞下子嗣,应算有功之人。没犯任何错误,康熙如此毁坏她的名誉,实属不义。这个无论从古代的道德标准还是从今天的道德标准看都是不对的。康熙讲这句话是为了达到明确表态把老八排除出继承权之外的意思,以他的聪明才智,应该有很多方式的,他这么做实在没有必要。 他做这件事情,目的不是要侮辱良妃,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良妃这样的后宫女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尊严可言,完全可以信手拈来,随时利用。

我举良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康熙对他后宫女人的态度,我说他不尊重女人都抬举他了,应该说他根本不知道后宫的女人还是会有起码的人格尊严的。连这女人的人格尊严都不考虑的人,又怎么能会有情? 象德妃、荣妃这样和他相伴十年,儿女生了6个的人,过了30,就不和他们上床了。(以康熙的生育能力看,她们30以后几乎就没能和康熙上床。我为什么说乾隆有情,因为乾隆一般是等前一个得宠的死了后,才宠下一个的)。你说康熙有情,我实在难以理解,夫妻之间只能用柏拉图式的那种爱情好像有些可笑。



看来姑娘没弄明白我的意思,鄙人从未说过康熙帝这样做是对的,当然也没说不对,我只是说按当时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么做是正常的。另外鄙人讨论的正是道德问题,而不是你所说的“可行性”。我们知道,道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其标准是不同的,道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前面就已指出,姑娘的思维方式比较孤立、片面、静止、机械、脱离时代背景,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按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西方民主主义道德规范,康熙帝如此对待老八之母,固然是不对的,但如按当时的封建道德规范,则是合情合理的。封建道德规范是什么?就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理智信。请问,在这种道德规范下,具有君和夫双重角色的康熙皇帝这样对待他的妃子臣妾,你能说他不符合当时的道德吗?我们考虑问题不能脱离现实时代背景,康熙帝所处的时代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按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古人。

皇帝可以看谁家的房子漂亮,就可以把人赶走,看谁的老婆长得好,就抢过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反正“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拿得理所应当。你想想这对么?照此理论,历史上根本没有ersonName ProductID="暴" u1:st="on">暴ersonName>君。所有的打着皇帝的名号作出的事情,都有这句话做依据。

这段话完全是你按照你那形而上学的思路展开脱离正常轨道的大胆发挥。康熙老爷子乃一代圣主,他老人家能按你那样的想象行事么?我上面只是在论说合不合乎当时的道德标准问题,并没说皇帝可以这么做就一定要这么做,你分析问题的思路实在是与我格格不入。我举个例子:有一次商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瓷意骄奢,便断送了商汤绵延500年的江山。由此我们可知,商纣王使用一副象牙筷子,本来无可厚非,完全符合君王的道德范畴,但是,君王也并不是任何事都可随心所欲的,有时一件小事可以产生连环效应,最后危害到江山社稷。这里你也许会说:“你说的这些和举的这个例子不正是我反驳你的吗?”错!我们的立意出发点不同,你是在强调康熙帝“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庭广众之下实在是过分”,康熙皇帝错了。而我是强调康熙那么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没超乎道德规范,然而并不是你所借题发挥说的皇帝可以按上述理论任意行事。康熙皇帝之所以能成为闻名中外的康熙大帝,正因为他的行为都是按照一个明君、圣君的道德标准来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不是说康熙帝一点小错误都没有。

关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姑娘说“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汉武帝应该枪毙”这话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汉武帝是谁?是皇帝,是政府的最高元首,是执法者。执法者执法该枪毙?天哪!今天法院叛处罪犯死刑的法官和执行枪决的法警也该枪毙?这当然是荒谬的。你肯定会问:“罪犯那是因为犯了罪,所以该枪毙,但是钩弋夫人是无辜的。”这样就又回到了不同时代背景这个问题上来,前面讲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的道德规范,现在涉及到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的法律。按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律标准,汉武帝那么做是违法的,但按当时的封建法律标准,就是大大合法的了,更何况,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对维护汉室江山的政局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封建社会主要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皇帝的旨意就是法,皇帝的行为就是合法的。所以说,分析问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不是孤立、静止、机械地看待问题。

君王之道我在上面已经谈过,康熙皇帝那样对待老八之母并未违反当时的道德规范。尔无非就是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抓住康熙帝斥骂良妃一节,百般论证康熙不道德、过分、不尊重女性。“我说他不尊重女人都抬举他了拜托年轻人说话还是低调点为好,康熙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需要你抬举?一口一个不尊重女人,鄙人在前面已多次指出,这么说是片面的,是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这只是康熙帝个人的一个小细节,按今天的目光至多是个不足处。但是,尔抓住这个小细节口口声声“情节严重的,会失去民心,丢掉江山、用词刻薄、做法是卑劣、实属不义”,这是在吹毛求疵,把问题扩大化。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吧?但是李世民也曾杀过身边的宫女,临死还把武曌送进感业寺为尼,按你的标准,这些都是太过分了。我看啊,尔此文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绪和主观认为,本人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亦或是某历史人物的所谓“粉丝”,但是,本人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所应持有的对待历史的态度。

最后鄙人说一下,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后宫,绝少存在你所谓的爱情,即便如明宪宗之于万贞儿,顺治帝之于董鄂氏,那也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爱情,那只能算对她们某种程度上的依恋而已。还有如唐诗《长恨歌》里所描绘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所谓爱情,首先是基于唐玄宗喜爱杨贵妃的美色。皇帝拥有众多后妃,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生理需要和繁衍子嗣两大方面。只有如今充斥银屏和文化市场的清宫剧和清宫言情小说中才按今天的爱情观来描绘古代的帝王和后妃。但是,真实历史远远不是那样的。古代著名帝后的感情甚笃绝非你所认为的标准,所谓的康熙有情也绝非你所认为的那样的情。真不知你所说的“你说康熙有情,我实在难以理解”此话从何说起?然而你对康熙下的“注重肉欲”结论,说他对待后宫女人如同嫖客,这是非常极端的攻击,是禁不起实践的推敲的。人类的情欲往往是相结合在一起的,嫖客与相好的妓女时间长了尚能日久生情,你说的那种纯动物交配式的肉欲想来也十分可笑。正如你举的柏拉图式的那种爱情一样可笑,这种爱情在当今社会也少之又少,在古代更是不可能有。在中国古代,岂但帝王,普通士绅百姓也很少有现代所谓的爱情,唐传奇、元曲、明话本等文学中所描绘的爱情,大多都是情与欲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会真记》。至于古人许多爱情方面美好的传说,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只是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就连《红楼梦》这样一部对女性十分尊重的伟大作品,也没有你所谓的那种爱情。归根结底,康熙帝乃至古代大多数皇帝,对后宫女人的肉欲方面不可否认也是存在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繁衍子嗣,传承江山社稷,但如你所说的康熙注重的是肉欲,而不注重情感。这话实在有失偏颇,一个男人与多次满足自己肉欲的女性时间久了多少也会产生些情感,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情欲。毕竟皇帝与后妃不是一夜情,更不是动物交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 14:43:1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6: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熙隆在2006-8-3 13:52:10的发言:

看来姑娘没弄明白我的意思,鄙人从未说过康熙帝这样做是对的,当然也没说不对,我只是说按当时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么做是正常的。另外鄙人讨论的正是道德问题,而不是你所说的“可行性”。

我这样认为,是因为你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驳斥我。

我们知道,道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其标准是不同的,道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非常同意,举双手赞成。

我前面就已指出,姑娘的思维方式比较孤立、片面、静止、机械、脱离时代背景,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按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西方民主主义道德规范,康熙帝如此对待老八之母,固然是不对的,但如按当时的封建道德规范,则是合情合理的。封建道德规范是什么?就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理智信。请问,在这种道德规范下,具有君和夫双重角色的康熙皇帝这样对待他的妃子臣妾,你能说他不符合当时的道德吗?我们考虑问题不能脱离现实时代背景,康熙帝所处的时代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按今天的眼光来苛求古人。

我发现,您总把古人的一句话当成一成不变的准则,其实我前面说过,中国的古语并不是绝对的。你举的三纲,是汉武帝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提出的,(汗,我以前还以为孔孟提出的呢),因为董仲舒和汉武帝的推广成为了古代的行为规范。但是,也不是有了这句话,父夫君就可以任意为之的。汉武帝冤杀了太子刘据,事后真相查明,汉武帝自己出了《罪己诏》。按照你的说法,“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武帝符合“道德标准“汉武帝干吗吃饱了和自己过不去?不就是因为太子被冤枉的么。所以这三纲也不是象你说的这样可以任意为之,万事还要讲理。当然,做为皇帝,谁能管得了他们,他们就是无缘无故杀人也符合这三纲标准的,我还是认为这三纲是行为规范,并不是道德标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请您查一下字典,纲:法度。三纲本来说的就是合不合法的问题,法律和道德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皇帝可以看谁家的房子漂亮,就可以把人赶走,看谁的老婆长得好,就抢过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反正“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拿得理所应当。你想想这对么?照此理论,历史上根本没有ersonName u1:st="on" ProductID="暴">暴ersonName>君。所有的打着皇帝的名号作出的事情,都有这句话做依据。

这段话完全是你按照你那形而上学的思路展开脱离正常轨道的大胆发挥。

这是根据你的那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得来的。用以说明,古人的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则。

康熙老爷子乃一代圣主,他老人家能按你那样的想象行事么?我上面只是在论说合不合乎当时的道德标准问题,并没说皇帝可以这么做就一定要这么做,你分析问题的思路实在是与我格格不入。我举个例子:有一次商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瓷意骄奢,便断送了商汤绵延500年的江山。由此我们可知,商纣王使用一副象牙筷子,本来无可厚非,完全符合君王的道德范畴,但是,君王也并不是任何事都可随心所欲的,有时一件小事可以产生连环效应,最后危害到江山社稷。这里你也许会说:“你说的这些和举的这个例子不正是我反驳你的吗?”错!我们的立意出发点不同,你是在强调康熙帝“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庭广众之下实在是过分”,康熙皇帝错了。而我是强调康熙那么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没超乎道德规范,然而并不是你所借题发挥说的皇帝可以按上述理论任意行事。康熙皇帝之所以能成为闻名中外的康熙大帝,正因为他的行为都是按照一个明君、圣君的道德标准来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不是说康熙帝一点小错误都没有。

关于汉武帝杀钩弋夫人,姑娘说“这件事情放在现在,汉武帝应该枪毙”这话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汉武帝是谁?是皇帝,是政府的最高元首,是执法者。执法者执法该枪毙?天哪!今天法院叛处罪犯死刑的法官和执行枪决的法警也该枪毙?这当然是荒谬的。

这话放在今天形式下的中国,因为还处于人治社会阶段,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但是,请注意我的用词“应该”,意思是“道理上”,我们政府口口声声要建立法制社会,虽然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无法做到,但是如果你思想上还是这样认为的话“法院叛处罪犯死刑的法官和执行枪决的法警也该枪毙?这当然是荒谬的。”我不知道你的“荒谬”从何而来,如果法官杀了他的妻子,你都认为他不应该受到制裁(姑且不论现实社会的可行性),我都无话可说了。


你肯定会问:“罪犯那是因为犯了罪,所以该枪毙,但是钩弋夫人是无辜的。”

请你看一下原文,这不是我的原话。我只说了“钩弋夫人无辜”,不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角度,如果连钩弋夫人无辜被杀都要否认,我们也不要讨论了。你自己把两个时代的论调方到同一句话里,然后又说我那现代的道德标准看问题,我也不讲了。

这样就又回到了不同时代背景这个问题上来,前面讲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的道德规范,现在涉及到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的法律。按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律标准,汉武帝那么做是违法的,但按当时的封建法律标准,就是大大合法的了,更何况,汉武帝的这一做法对维护汉室江山的政局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封建社会主要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皇帝的旨意就是法,皇帝的行为就是合法的。

你在这个事件的看法上和我一致。

所以说,分析问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不是孤立、静止、机械地看待问题。

君王之道我在上面已经谈过,康熙皇帝那样对待老八之母并未违反当时的道德规范。尔无非就是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抓住康熙帝斥骂良妃一节,百般论证康熙不道德、过分、不尊重女性。“我说他不尊重女人都抬举他了拜托年轻人说话还是低调点为好,康熙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需要你抬举?一口一个不尊重女人,鄙人在前面已多次指出,这么说是片面的,是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这只是康熙帝个人的一个小细节,按今天的目光至多是个不足处。但是,尔抓住这个小细节口口声声“情节严重的,会失去民心,丢掉江山、用词刻薄、做法是卑劣、实属不义”这是在吹毛求疵,把问题扩大化。

你又在把我在不同部分说的话,捏到了一起。我说了康熙的这件事情会让他失去民心了么,丢掉江山了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吧?但是李世民也曾杀过身边的宫女,临死还把武曌送进感业寺为尼,按你的标准,这些都是太过分了。我看啊,尔此文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绪和主观认为,本人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亦或是某历史人物的所谓“粉丝”,但是,本人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觉得这实在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所应持有的对待历史的态度。

老大,你武断了不是,你凭什么管广大的历史爱好者是什么态度,爱好归爱好,喜欢怎样是个人的自由,就算是你说的什么“粉丝”(虽然我不是),喜欢了历史就可以称之为历史爱好者,怎么能说“是不是真正的”,何谓真?何谓假?每个人有爱好历史的自由和角度,我同意你说的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评价人物,不以今人的道德标准来苛求古人,这些观点。我认为我也是这样做的。在你的眼中可能觉得不是。但你的一些观点,我也觉得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放松了历史状态下对道德的要求。这本来就是社会科学,不是1+1=2的事情,评判标准当然不容易判断。大家观点不同,共同交流探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算是你说的所谓什么“粉丝”,也有他爱好研究历史的自由。你说某某“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所应持有的对待历史的态度”,你怎么那么肯定你持有的态度都是对的?我感觉你皇帝研究多了,行为方式上也受了些影响吧。


最后鄙人说一下,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后宫,绝少存在你所谓的爱情,即便如明宪宗之于万贞儿,顺治帝之于董鄂氏,那也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爱情,那只能算对她们某种程度上的依恋而已。

虽然我说皇宫里的爱情不单纯,但如果顺治皇帝的爱情还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爱情,我真的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样的爱情是您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如果你认为那种那种没有掺杂钱权欲的爱情的话,就算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那种没有掺杂钱权欲的爱情也少之又少。那您认为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完全意义上的爱情存在。

还有如唐诗《长恨歌》里所描绘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所谓爱情,首先是基于唐玄宗喜爱杨贵妃的美色。

帝王除了政治婚姻,都是先看上色,然后再生爱的。没什么好怀疑的。问题是,有了色以后能不能生成爱情就不一定了。不要因为唐玄宗先看上的是色而否认真正爱情的存在。

皇帝拥有众多后妃,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生理需要和繁衍子嗣两大方面。只有如今充斥银屏和文化市场的清宫剧和清宫言情小说中才按今天的爱情观来描绘古代的帝王和后妃。但是,真实历史远远不是那样的。古代著名帝后的感情甚笃绝非你所认为的标准,所谓的康熙有情也绝非你所认为的那样的情。真不知你所说的“你说康熙有情,我实在难以理解”此话从何说起?然而你对康熙下的“注重肉欲”结论,说他对待后宫女人如同嫖客,这是非常极端的攻击,是禁不起实践的推敲的。人类的情欲往往是相结合在一起的,嫖客与相好的妓女时间长了尚能日久生情,

嫖客分两种,一种是用完就走,还有一种是常来看看。情与欲兼而有之,前者重肉欲,后者重感情。

你说的那种纯动物交配式的肉欲想来也十分可笑。正如你举的柏拉图式的那种爱情一样可笑,这种爱情在当今社会也少之又少,在古代更是不可能有。在中国古代,岂但帝王,普通士绅百姓也很少有现代所谓的爱情,唐传奇、元曲、明话本等文学中所描绘的爱情,大多都是情与欲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会真记》。至于古人许多爱情方面美好的传说,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只是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就连《红楼梦》这样一部对女性十分尊重的伟大作品,也没有你所谓的那种爱情。归根结底,康熙帝乃至古代大多数皇帝,对后宫女人的肉欲方面不可否认也是存在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繁衍子嗣,传承江山社稷,但如你所说的康熙注重的是肉欲,而不注重情感。这话实在有失偏颇,一个男人与多次满足自己肉欲的女性时间久了多少也会产生些情感,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情欲。毕竟皇帝与后妃不是一夜情,更不是动物交配。

总的来说,非常同意您在最后一整段段的论述,论述得非常精彩。其实和我的想法也不发生矛盾,我本来就说明了皇宫中的爱情不单纯,帝王的独白也不可信。情欲也的确不能分离得那么清楚。我什么时候说是那种“纯动物交配式的肉欲”了?如果是这样,我又何必提到这个“重”字?既然有“重”字,就表示情欲兼而有之,偏重肉欲的意思,我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还有你说的“皇帝与后妃不是一夜情”,我可以说,一夜情的比率绝对不小。清朝皇帝是中国有史以来,后宫人数最少的皇帝。你看看以前的朝代,如果不是高比例的一夜情,皇帝得累死。

总之,我认为帝王的爱一开始几乎都是从肉欲开始的,情欲不可分,但事后的处理上,可以区分出是重肉欲还是重感情,究竟重到什么程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 17:36:3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17: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的分析不敢苟同.

下面是我在本版看到的康熙帝在第三次亲征时写给心腹太监的信.
"第一封信
  谕顾太监:初七日过八达岭岔道,驻跸。初八日到怀来县驻跸。看天气与京中大不相同,甚觉寒冷。前者库上做狼皮筒子皮袄一件,沙狐皮筒子皮袄一件,未曾有面。尔将此二件,袖用雨缎,身用零宁紬(通“绸”),做完时报上带来。做时不可太紧了,先报上带来的因做得太紧了,甚是不堪,须要小心。朕来时,德妃有些恙,如今全好了么?阿哥们出疹的,相比(应为“想必”)都好了。宫中自然清吉。这一次的驼马甚肥可爱,走路亦好。自出门,即重重喜报来也。朕体大安。特谕。
  二月初八日

第六封信
  哈密回回送噶尔但贼子所带来的土物,惟晒干甜瓜其味甚美。今随报带去,又恐不知用法,故特书之于左:先用凉水或用热水洗净,后用热水泡片时,不句(应为“不拘”)冷热,皆可食得。其味相(通“像”)鲜瓜,水似桃干蜜水。有空处,都用葡桃(即“葡萄”)添了。尔等传知妃们,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可为笑。
  三月初七日

  第七封信
  谕顾太监:朕走鄂尔多斯地方,蒙古富金(即“福晋”)们来的甚多。尔将妃嫔们的绵衣,每位一套,棉纱衣,每位一套,报上,带来。又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都不足用。传于延禧宫妃,着量(即“酌量”)做,完时报上,带来。"

在战事如此繁忙时仍记挂着妃子的病情,连低等姬妾的衣物也亲自过问,好的吃食也不忘和妃子们分享,这样一个人说他把女人当玩物实在让人难以苟同。还有康熙后期,圣祖曾允许各分府皇子将其生母从皇宫接到各府奉养,这明显是对陪伴自己多年的嫔妃的照顾体谅,而且仅在康熙朝,以前和以后各朝皇帝均没有允许这种事情。


康熙皇帝是个比较含蓄内敛的人,也比较博爱,所以人们很难揣测他的感情生活,但这并不表明他就是一个重欲不重情的人,楼主以子女的出生时间来推测更是荒唐,男人的情和欲向来是分开的,身为皇帝的一个重要责任的就是繁衍子嗣,保证皇室血统的传承,就是他再爱一个女人也不影响他跟其他女人生孩子。举两个例子,康熙的老爹顺治,这可是个著名的情种吧,他的十四个孩子的母亲几乎各个不同,出生时间同样很正常,还有风流唐玄宗,宠爱的前有武惠妃后有杨贵妃,他的后宫也给他生了59个孩子(比老康还多)。康熙少年即位,在位时间长,妃子多孩子多完全是正常的。

至于康熙骂良妃的问题,康熙确实有很重的等级观念,好象十四的一个乳母因为出身太低被他责罚,不过这是他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决定的。“辛者库贱妇”则是良妃死后,老八送了他一只将死的鹰,把他气的半死才骂出的话。楼主抓住这一点不放来说明康熙不尊重女人实在是有失公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5-4 21:22 , Processed in 0.0261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