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乾隆大帝》展
作者:弗兰西丝卡-玛顿(中文名:庞兰倩) 翻译:李绍毅
我的祖籍是南美的厄瓜多尔,在瑞士,意大利和美国受教育,因而熟悉北美和欧洲文化,我还曾在厄瓜多尔一家小型博物馆担任过馆长,对展览工作有一定了解。但当富地博物馆聘我担任即将展出的重量级展览--《乾隆大帝》展览的项目负贵人时,这—切经历却并没比我感到胸有成竹,这是我到富地博物物馆后接受的第一份工作,是一生中难得一遇的机会,它使我在全然不备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陌生而精彩的世界!
在到富地博物馆工作的两天前,我从加州搬到了芝加哥,由于时间紧张,我不得不在抵达芝加哥时一边拆装行李以便在芝加哥定居,一边为我接手新工作后第三天便开始的中国之行打点行装。当我到达富地博物馆展览部时,新主管向我介绍了即将要接手的展览项目,这次展览围绕的主题是中国最后一位伟大的皇帝,同时也将是故宫博物院赴美展出规模最大的展览,对富地博物馆和芝加哥人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展览所有的联络工作将由我负责,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2003年3月5日,我和四位同事乘机前往北京,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将见到故宫博物院的同仁,并观看部分展品在13个小时的飞行中,我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有关中国清代以及乾隆皇帝的信息,我甚至试图学习“乾隆”二字的正确发音,虽然这一尝试并不成功,但我确实认识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多么的重要。
在到达北京几个小时后,我就开始为展览而忙碌,辛苦的同时也体会了在紫禁城,一个很多人梦寐以求之地工作而感到的自豪和兴奋,不仅如此,我还有幸亲眼看到曾经属于乾隆皇帝的瑰宝,这应算是工作中最有收获的部分。每天我都为件件文物的绝佳质地、精湛工艺以及其独创的特性所震撼,每天我都有新的最爱,每天我都为能置身于中国人民愿与美国人民分享的艺术氛围之中而感到无比荣幸。在回到美国后的11个月里,乾隆皇帝成为我整天忙碌和关注的焦点。我的书桌前悬挂着一幅郎世宁所绘《乾隆朝服像》的招贴画,乾隆皇帝的面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应该怎样筹划。结束一天的忙碌,我也总要面对画像,心中默默地问道:“乾隆皇帝,我这样做得对吗?”我始终坚信,我有责任带给他、带给中国和美国人民一个共同祈望的绝佳展览,参与这个展览项目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职业生涯和宝贵的个人经历,为此我应该好好地感谢他。
从中国回到芝加哥后不久,我的男友向我求婚了。像乾隆皇帝一样,他也是一个高大,睿智和英俊的男人,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但随即又担心婚礼汁划会与正在筹备的展览相冲突。我想做一个称职的新娘,但因为我的使命关乎乾隆皇帝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否得到很好的展示和体现,因此我必须为这个展览倾注全力,我想成为我的未婚夫和乾隆皇帝同样欣赏的女性,就像图画中的容妃在猎鹿时为乾隆递箭一样,我想守候在乾隆身边直到展览结束,我的困惑被细心的未婚夫发现了,一向支持我的他同意将婚期推迟至展览开幕以后,这对我而言可谓如释重负。
在展览实施过程中我最大的担心,就是怕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延误故宫展品抵美的时间。因此当我12月初与富地博物馆馆藏总管到达北京,为包装、运输工作做最后准备时就显得格外紧张。抵京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紫禁城北门,此时故宫博物院的同仁们已在那里迎接我们。随后我们来到正在进行包装工作的文华殿,一进殿,我就意识到曾经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大殿内堆满了明黄色的包装箱,箱内装着倍受呵护的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华协国际珍品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们正在用高超的技术和加倍的细致熟练地对即将运往芝加哥的展品进行包裹装箱,很明显包装方法符合国际最高标准,参与工作的员工也非常能干、积极、现在,我终于放心了,几天后,怀着顺利办好此次展览的信心,我和总管回到了芝加哥。
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肯定是不错的。2004年1月,当我们再次来到北京点交文物并协助包装和运输的工作时。一切均进展顺利。整个过程花费了近四个星期,展品分六批装上货机运往芝加哥,春节期间全部展品均已安全抵达芝加哥,就待安放在为该展专门订制的展柜中了。春节后故宫专家到达芝加哥,布展工作正式开始在故宫和富地同仁的辛勤工作和团结协助下,布展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3月9日展览如期面向媒体开幕。现在展览开幕了,芝加哥人民纷至沓来,沉醉在这来自故宫瑰宝的魅力之中。此时此刻,我也可以专注于我的婚礼汁划了。朋友们都说,能成功地筹划“乾隆大帝展”这么复杂的项目.对一个区区婚礼自然不在活下,而我亦相信确实如此。
富地博物馆外观
开幕式入口
展厅里复制的乾清宫大殿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