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3|回复: 1

唯一由皇后做主祭人的国家庆典——亲蚕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9 1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耕与蚕桑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古人为大多数生产活动都要制造出一尊佑护神,植桑养蚕业也有自己的神灵,即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西陵氏嫘祖,被尊称为“先蚕”。蚕桑关乎国计民生,历代帝王欲使统治稳定,必会关注养蚕缫丝业。这样,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原则,先蚕这尊原为民间的行业神,就成为由皇后主祭的国家中祀的主神。自周朝始,在国家祀典中,就已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祭祀格局。不过,对曾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满族来说,接受先蚕神却是到了乾隆朝满族已被汉化的年代。 乾隆九年(1744年),清廷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祭先蚕神的典礼。一般来说,举行祀典,除需有被祭祀的主神外,最重要的就是设立祭祀的场所——祭坛。祭坛的形式与方位,完全是由所祭对象决定的。依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原则,皇后代表地,属阴,主北方,故先蚕坛设于京城北郊,其形制按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的思想被设计成方形。 三月吉巳日是举行祭礼的日子。这天,位于西苑太液池北端的先蚕坛上已经支立起黄色幕帐,帐内供有先蚕神嫘祖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公主、福晋和女官的陪同下来到祭坛。祭礼程序繁缛,除了一般祭祀必行的跪拜、上香、献祭品外,最有特点的是被称作“躬桑”的皇后采桑礼。此礼行于祭先蚕次日,皇后手持金勾与金筐,在诸多随员陪同下,至蚕坛内的桑林采桑。桑林旁彩旗招展,太监鸣金鼓,唱采桑歌。名为皇后躬桑,实际上皇后仅采桑叶三片,便上观桑台御宝座,观看众妃嫔宫女等采桑,最后,由蚕母将所采桑叶送至蚕室喂蚕,整个祭礼结束。如此则表明皇后已为天下织妇做出榜样。 当孝贤皇后行过第一次亲蚕礼后,乾隆皇帝即命宫廷画家绘制长卷“皇后亲蚕图”,作为历史性纪念。此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亲蚕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8: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蚕不如敬农 建坛开祭晚了八十九年 金钩带着金筐 皇后躬桑只摘三片叶子———

  春季是开始养蚕的季节,养蚕以及织造丝绸的技术都源自中国。在中国帝王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中,祭祀农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男耕女织的习惯,祭祀的分工为皇帝亲耕、皇后亲桑,以此来为天下的农夫织妇做出榜样。北京至今留有和蚕有关的几处遗址,在这里可以体会当年帝王祀蚕、养蚕的活动。

大学士提议案先蚕坛建在北海后门
  宫廷中的“亲桑”,由皇后来主持,也叫做先蚕礼。每年开春的时候举行这样的祭祀,是从汉代传下来的传统。清代满族是游牧民族,先农礼虽沿袭下来,但先蚕礼则在先农礼之后八十九年才建立起来。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曾经有个总督呈递有关建立先蚕坛的奏折,但是没有回应。乾隆七年,大学士鄂尔泰再次提出议案。明朝,先蚕坛曾建在安定门外,离皇宫较远,皇后、后妃参与祭祀活动都十分不便,鄂尔泰建议重新修建蚕坛。而内务府大臣海望随后又上奏,提出详细的修建先蚕坛的设计图样。乾隆批准后,花了两年时间,在当时西苑东北角、就是今天北海公园后门建立了清朝的蚕坛。

  蚕坛周长有160丈,南面偏西有正门,左右各有一门。入门就可见先蚕坛,4丈见方,高4尺,三面都有台阶,台前为桑园,台后是亲蚕门,进入亲蚕门就是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匾额。亲蚕殿后有浴蚕池,蚕池北面还有和前殿相同的后殿。殿内屏风上绘有蚕织图,基本上是按照海望奏折上的设计图建成的。

  今天这里已经变成了北海幼儿园,昔日的景象已经无法重现。

  孝贤皇后“隆重”亲蚕只摘三片桑叶

  先蚕坛竣工后,成为北京九坛八庙中的一坛。第一次皇后祭先蚕典礼是最有规模的一次,是孝贤皇后主礼的。宫廷画师还画出《孝贤皇后亲蚕图》记录当时的场景。

  孝贤皇后的亲蚕礼是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农历三月举行的。当天,先蚕坛上支起黄色幕帐,帐内供奉蚕神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公主、福晋和女官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祭坛。先要进行跪拜、上香、献祭品等程序,之后,还要行采桑礼,也叫做“躬桑”。这个礼是在先蚕礼举行后第二天进行的,皇后手持金钩与金筐,在蚕坛内的桑林中亲自采桑。桑林旁被布置得彩旗招展,太监们还要鸣响金鼓,高唱采桑歌。

  虽然采桑礼如此隆重,但皇后“采桑”也只是象征性的。仅采桑叶三片,之后就登上观桑台的宝座,看众妃嫔宫女等采桑。采桑活动结束后,由人将所采桑叶送到蚕室喂蚕,整个祭礼结束。

  链接一:蚕神的由来———马头娘传说

  关于蚕神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有奉黄帝妃缧祖的,也有奉青衣神的。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马头娘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个姑娘的父亲外出不归。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说如果谁能把父亲找回来,就以身相许。家中的白马听后,飞奔出门,没过几天就把父亲接了回来。但是人和马怎能结亲?这位父亲为了女儿,就将白马杀死,还把马皮剥下来晾在院子里。不料有一天,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

  又过几日,人们发现,姑娘和马皮悬在一棵大树间,他们化为了蚕。人们把蚕拿回去饲养,从此开始养蚕历史。那棵树被人们取“丧”音叫做桑树,而身披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链接二:祭祀蚕神的几种活动

  古代官办的蚕神祭祀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民间却十分丰富,特别在江南一代形式繁多。蚕花娘娘祭祀定于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举行,据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祭祀要用纸扎成一马,上骑蚕花娘娘。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并做桑叶、丝束形状来进行祭拜。青色代表桑树,象征充满生机;白色象征茧丝,表示蚕宝宝健旺;红色则象征吉祥如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9 18:28:5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30 01:21 , Processed in 0.0218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