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9|回复: 5

康熙朝的皇储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2 12: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lt;SCRIPT&gt;<br>var shopDataArray41373775</SCRIPT>
  2. <SCRIPT><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当皇帝应该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终极梦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机会当皇帝的人来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明争暗斗就在所难免了,差不多可以说每个帝位的背后都有着腥风血雨的代价。每一位老皇帝在选继位人选时,也都是煞费苦心与充满矛盾的,特别是在位时有所作为的“明君”们,秦皇、汉武以及后来的唐太宗,直至康熙皇帝,差不多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康熙皇帝有众多的后妃,他个人的精力也是非常之好的,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长大成人的有儿子二十个、女儿八个。其中二儿子胤礽为原配孝诚仁皇后所生,四子胤禛和十四子胤祯(后来改名胤禵)为第四位继立的孝恭仁皇后所生,另外的十七人都是妃嫔所生。政治上比较活跃的,除去二子、四子这两个嫡子外,还有长子胤褆、三子胤祉、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禩、九子胤禟等。

康熙第一个皇后——孝诚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与康熙甚为恩爱。一六七四年(康熙十三年)她生子胤礽(皇二子),孝诚皇后因难产身亡。第二年,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这一建储措施遵照了前朝汉族皇帝立嫡立长的礼法,却不符合满族的传统。立嫡立长的建储方式是为了及早明确地选定继承人,以杜绝觊觎,防止争夺,但过早地预立太子也会使大臣们希图将来的荣利而趋奉门下,结党营私,无形中产生第二个权力中心,甚至引起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激烈冲突,如汉武帝之于戾太子、唐太宗之于太子承乾。正是在这一点上,康熙重蹈了历史的覆辙。

胤礽聪明俊秀,能文能武。康熙对他十分钟爱,说他“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康熙给他聘请了最有名的学者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耿介做师傅,教他读书。康熙经常带他和其他皇子出去打猎或巡视。有时康熙出征,命胤礽留京,代理政务,以资历练。重要事务,皇太子可作决定。

清朝以前,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寿命很长的屈指可数,在位年深日久的更是不多。一个皇帝在位二三十年,如果不是被推翻、被暗害,而是自己得病死的,那就既是长寿,也是在位较久的了。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在位又超过四十年的,翻遍整部中国历史,清朝以前的只有九个皇帝,即: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宋理宗,在位四十年;辽圣宗,在位四十八年;辽道宗,在位四十六年;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刘备的儿子,蜀汉后方刘禅,在位也有四十一年,但他是个局处一隅不管事的皇帝,是不能算数的。而康熙皇帝不光寿命长,并且在位年限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录,长达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皇帝在位时间长,一是说明他身体健康,寿命长;二是说明他统治有方,地位稳固。从中一个方面说,皇帝寿命过长,却也会出现新问题,就是给皇位继承人及其周围的拥护者带来急躁情绪,使他们眼巴巴地盼望着老皇帝赶快去世,新皇帝接班继位这一天早点到来。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及其周围的太子党,就有着这种急躁的情绪,并因而产生了一场政治风波。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康熙帝御驾亲征噶尔丹,不当心在半路感冒风寒,突然生起病来。他怕别人侍奉不好,下令召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去军中侍奉。按照常理,父亲得病,做儿子的自然很是焦急,巴不得父亲赶快痊愈。可是太子胤礽却有点不同于寻常,他非但一点儿没有焦急忧愁的样子,甚至还有点庆幸自己接班的日子即将到来,有点按捺不住喜上眉梢的表情。这一来可把康熙皇帝给气坏了。所以没等自己病好,康熙就急把两个儿子打发走了。从此,父子之间就出现了裂痕,一场政治风波开始在酝酿了。

康熙三十七年(1698),因头一年打败了噶尔丹,准噶尔部的叛乱初步平定,康熙皇帝就趁此大封诸皇子,表示庆祝,同时也给太子胤礽一个警告。皇长子胤褆被封为直郡王,三子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四、五、七、八子,都被封为贝勒。诸皇子听说父皇与太子之间产生了裂隙,正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在观望,希望裂痕更扩大一些,如今自己又都被封以爵位,他们自然心照不宣,认为时机到了,父皇可能将在他们中间重新挑选一个皇位继承人了,于是便纷纷拉党结派,大肆活动起来。皇长子胤褆认为自己虽是妃子所生,但毕竟在众兄弟中是老大哥,这皇位继承人很可能非己莫属。因此,他活动得最厉害,他不但拉拢了一大帮人,组成党派,在大臣中进行游说,争取支持;并且他还特地请了喇嘛,用巫术镇魇太子胤礽,希望他早点死掉。皇四子胤禛认为自己也是皇后所生,与太子的地位基本相等,如果父皇不喜欢胤礽,则将来皇冠势必落在他的头上。不过胤禛为人诚府很深,他的活动不像皇长子那样张扬,而是在暗中筹划,别人一时不易察觉出来。皇八子胤禩为良妃卫氏所生,母亲地位不高,他自己也只被封为贝勒,没有得到王爵,但是他凭着自己学问出众,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又加以为人善于交际,很会博得别人的欢心,所以他也积极进行活动,拉拢了一大帮人。其他的几位皇子也都是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安排,他们都在密锣紧鼓地进行活动,拉党结派。

康熙四十二年(1703),根据有人揭发,说太子胤礽的亲信、当时已经告老的大臣索额图,正在帮助太子策划抢班夺权,想要迫使康熙皇帝早日退位。康熙皇帝听后气极了,为了警告太子,就突然下令囚禁索额图,并于不久把他处死。对于太子胤礽来说,索额图的死,对他既是一个警告,也是一大打击,但他仍不知收敛,命令自己手下的党羽四出侦探,时刻打听父皇与众兄弟之间的接触,弄清楚他们相互间都谈了些什么,特别要探听到父皇说了些什么,要详加记录,不许遗漏半句,以便根据情况采取对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八月,正当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之时,在北京的顺懿密妃王氏急急忙忙地派人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信,说她那八岁的小儿子,也就是皇十八子胤祄病重,请求康熙皇帝急速赶回北京。这时候,被太子胤礽派在皇帝跟前探听消息的党徒,只听说北京派人送来急信,不知道内容,竟然也赶去扒着窗棂偷听。凑巧得很,这个去偷听的太子党徒,一脚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个四脚朝天。这一下惊动了康熙皇帝,立刻叫人把他抓来一顿毒打,弄清楚原来是太子派来监视皇上的,这一下子自然使得老头子大动肝火,再也无法忍耐了。于是他立即叫人准备銮驾,星夜赶回北京。一进皇城太和殿,他立即痛哭流涕地颁布废黜太子胤礽的圣旨,将其囚禁起来,同时候,也把皇长子、三子、四子、五子、八子分别予以拘押,警告他们不要在这紧急关头轻举妄动,否则将要给予严厉的处分。

一个长期处于权力顶峰的年老的专制统治者,往往担心大权旁落,害怕出现一个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权力中心,因此多疑善变,处处提防,办事反复无常,犹豫不决,难以用普通人的心理去忖度,康熙晚年似乎就属于这种情形。就在废黜胤礽以后两个月,即四十七年(1708)十一月,康熙命令朝臣商议立嗣,出科康熙意外的是,朝臣们竟众口一词,保举皇八子胤禩为皇太子,其中有国舅佟国维(康熙的妻兄)、武英殿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大臣阿灵通(遏必隆子、康熙贵妃之兄)、鄂伦岱(佟国纲子)、揆叙(明珠子)以及汉尚书王鸿绪等,还有皇室中的裕亲王保泰(康熙侄)、安亲王的子孙玛尔浑、伍尔占、色亨图、贝子苏努,以及皇九子、十子、十四子都和胤禩交好。胤禩深孚众望,不但没有使老皇帝高兴,反而引起猜疑,康熙对佟国维、马齐大加斥责。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康熙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理由是胤礽因被镇魇,得了狂疾,故举动失常。今狂疾已愈,复立他为皇太子。这一措施在大臣中造成混乱和恐慌,由于康熙征求立嗣意见,大臣们公开表态,拥戴胤禩,结果康熙责怪他们结党营私,又复立胤礽,大臣们感到不知所措,发出“两处总是一死”的叹息。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康熙和胤礽的关系既已破裂,断难弥缝复合。事实表明,康熙对太子的废和立都是仓促的决定,没有周密的考虑和善后的措施。而胤礽长期养成的骄纵性格以及迫不及待的抢班的野心,也非一时病态,而是极难改变的。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后,周围很快聚集起一批党羽。康熙警惕地注视着他们的活动,立即将依附太子的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等处死。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再废太子,谕旨中说:“胤礽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付托此人。”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此后,直到康熙去世为止,没有再立皇太子,而且这一问题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

经过两度废立,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机会和力量组合发生了变化。原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均遭失败,永被禁锢,虽然他们仍有活动,希冀死灰复燃,但实际上已没有继承帝位的希望。另一个遭到严重失败的是皇八子胤禩,他才能出众,党羽甚多,似乎很有中选的可能,但他的势力太大,活动太积极,反而引起康熙的疑虑和憎厌,受到严重的斥责。康熙和胤禩的关系已弄得水火不能相容,胤禩也不可能合法地继承皇位,他和皇九子、皇十子等转而支持胤禵。

这时,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似乎轮到了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和皇四子胤禛是一母所生。康熙曾称赞他“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胤禵年龄较小,在早期的储位争夺中卷入得不深,但他和胤禩交好,当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康熙拘囚胤禩,皇九子胤禟和胤禵曾冒着康熙的盛怒,乞求宽恕胤禩。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由于准噶尔进兵入藏并侵犯哈密,西线紧张,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部军务,这是一项重大的任命,涉及青海、西藏和西北地区的安危和清朝统治的稳定。大将军的权力很大,礼仪规格很高。胤禵当时仅是一个贝子,可用正黄旗,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这一任命至少给一些人造成了老皇帝意有所属的印象,故胤禵出兵时,皇九子胤禟说:“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

胤禵驻兵青海、甘肃四年,打败了准噶尔,立有功勋,因军务未竣,尚未班师。这时,北京突然发生了变故,康熙病逝。一度看来似有继承可能的胤禵远在西垂,鞭长莫及,取得皇冠的美梦落了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1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这个帖子是从QQ论坛转的吧?

这个帖子错误百出,太土老冒了,那叫一个无知.这作者就是个史盲,错误纰漏太多.

4啥时候成了嫡子?!


康熙就两个嫡子:仁孝皇后生的承祜和胤礽.后承祜夭折,胤礽为嫡长子. 所以在诸皇子里,胤礽是唯一的嫡子,其他都是庶子而已.


就凭4,他的身份也不可能与胤礽相提并论!!


还有,乌雅氏在康熙年间,只是一个妃位,怎么成皇后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2 12:58:1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12: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雅氏,在生下六阿哥胤祚后(康熙22年封)被封为德妃,此封号一直沿用到康熙六十一年.4在1722年(康熙61年)十一月即位后,尊母亲德妃为"仁寿皇太后",但倔强的德妃不肯受封,第二年就死了.

还有,十四皇子本名胤祯,雍正强迫他该位允禵,叫他胤祯或允禵都可以,但历史上根本没有叫胤禵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对,是有些错误,谢谢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1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1708年巡畿甸,36岁的胤禔、34岁的胤礽、22岁的胤祥、15岁的胤礻禺、13岁的胤禄、7岁的胤祄随往.

胤祄是跟着康熙的,密妃哪来的书信?

还有,胤礽是亲自去查看康老爷子的行踪,不是派人去的.

不是复立胤礽,让大臣们感到不知所措,发出“两处总是一死”的叹息。 而是因为胤礽复立后打击报复,让众臣担心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8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胤礽为什么要偷窥康熙啊,那不是做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13:29 , Processed in 0.0228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