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96|回复: 48

[原创]康熙亲封的后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2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追封)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

1670年,康熙九年,薨,追封慧妃

据史料记载,这位慧妃在宫中待年。所谓待年,就是不到出嫁年龄,等候出嫁。古人多早婚,康熙大婚也就12岁,所以猜测慧妃薨时可能不足10岁。康熙为了顾及蒙古和孝庄的面子,在当时后宫都没有位号的情况下(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册封后宫),追封了慧妃。

慧妃:首先,慧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三等台吉。慧妃姓氏高贵,出身一般,至少比起仁孝,孝昭和孝懿。慧妃去世之后,康熙的谕旨中说,刚要册封,就去世了,说明当时的慧妃不会很小。10岁不到,是不可能的。

说道“待年”,康熙的后宫有三个是“待年”的。荣妃,慧妃和平妃。如果说慧妃因为没有详实的史料,“待年”尚且存疑,那么荣妃这个“待年”我是无论如何想不通了。难道是待康熙的年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21: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你说平妃待年的时候已经有儿子了,是怎么回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2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9、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宣妃

1736年,乾隆元年,薨

不知这位蒙古格格何时入宫,是在宫中多年得以封妃,还是甫一入宫就封妃。我比较倾向于后者(猜测),相信康熙还是会给蒙古面子的。

我倾向于前者。

这位博尔济吉特氏封妃之时,当不小于40岁。康熙如此不给蒙古面子,不给自己的表妹面子,我的确也想不通。

若说孝庄再世的时候她年纪尚小,那么康熙39年的大封,她已经有20多了吧,那次的大封错过,实在意料之外。何况当时的后宫已经没有蒙古妃子,而且宣妃的出身比慧妃高许多,是康熙的嫡亲表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2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翩若惊鸿在2007-2-11 21:54:47的发言:
月,你说平妃待年的时候已经有儿子了,是怎么回事呢?

我没有说平妃待年有儿子。我的意思是这样:

我猜想平妃的待年是这样:

康熙年纪渐大,那么初年让妃子进宫待年的情况应当不会发生(如慧妃)。所以我认为平妃没有到选秀的年龄就已经入宫待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康熙对仁孝家属的关照(参考孝昭孝懿妹妹)。反正皇后的妹妹迟早要进来的,那就让她先进来等吧。于是不久生了皇子,我的意思是平妃进宫之时是待年,到生育皇子,去世之时,应当已经长大。

所以你说慧妃的例子,我也不认为她去世之时是“待年”。待年,指的是进宫时候的年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4: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授权乾隆网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作者保留一切维护原创的权力。

康熙的后妃众多,其中一部分活到了雍正乾隆年间,经过雍乾两朝尊封的成为今天大家看到的形式,这其中康熙亲封的只是一小部分。整理如下:

皇后3名:

1、仁孝皇后赫舍里氏(1653-1674)——少年皇后,十载成亡人

1665年,康熙4年册立为皇后

1674年,康熙13年崩,谥仁孝

1723年,雍正元年,世宗改谥:孝诚

不可否认,这是孝庄安排的一桩政治婚姻,有意于借助正黄旗顾命大臣索尼的力量遏制镶黄旗鳌拜势力的扩张。但是帝后感情和睦却不是孝庄能控制的。一来,人在年少时感情真挚,二来皇后难产而亡,让皇帝抱憾。对太子胤礽宠爱了40年也是对皇后感情的延续。

2、孝昭皇后钮祜禄氏(?-1778)——半载皇后,挚爱情真

出生、入宫时间不详,当与仁孝皇后差不多时间入宫伴驾

1677年,康熙十六年,仁孝皇后丧满三年,继立为皇后,在这之前,康熙后宫都没有名份

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立为皇后半年后崩。谥:孝昭

虽然钮祜禄氏正位中宫时间不长,但伴驾时间不短,且文化水平较高,与康熙琴瑟和谐。钮祜禄氏出身高贵,其祖父额亦都是大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祖母乃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四公主,其父遏必隆是世祖顾命大臣。

3、孝懿皇后佟佳(?-1689)——表妹皇后,抚育嗣君

出生、入宫时间不详,当与仁孝皇后差不多时间入宫伴驾,是康熙生母孝康的侄女

1677年,康熙十六年,康熙首次册封后宫即册为贵妃

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昭皇后丧满三年,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病笃,册为皇后。翌日,崩。谥:孝懿

孝懿仅仅做了一天的皇后 ,也是康熙朝唯一的一位曾享有过皇贵妃头衔的妃嫔。关于她究竟是康熙的表姐还是表妹,史载不详,一般习惯于表妹。她曾经抚育过幼年时期的雍正皇帝,在雍、乾、嘉三朝不断受到尊谥。



[此贴子已经被万方安和于2008-11-22 22:23: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5: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妃2名

1、温禧贵妃钮祜禄氏(?-1694)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薨,谥:温禧贵妃

这是清朝唯一的一位有两字谥号的贵妃,是孝昭皇后的亲妹,在孝懿皇后崩逝(1689年)后以贵妃的身份统摄六宫。她能得到贵妃的封号显然与其显赫的出身有关。

2、贵妃佟佳氏(1668——1743)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

1724年,雍正二年,世宗晋尊为皇考皇贵妃

1736年,乾隆元年,高宗晋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

1743年,乾隆八年,薨,谥:悫惠皇贵妃

这位小佟佳氏是孝懿的亲妹,也是康熙的亲表妹。在三十九年册封为贵妃,继温禧贵妃后统摄六宫。她在康熙朝的最高封号为贵妃,因为曾经照看过年幼的乾隆帝,在雍正朝才被尊为皇贵妃。这里有个疑问,康熙三十九年佟佳氏册为贵妃时已经33岁了,难道之前他一直没有任何封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7 13:43:4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妃11名(其中三名系追封)

1、(追封)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

1670年,康熙九年,薨,追封慧妃

据史料记载,这位慧妃在宫中待年。所谓待年,就是不到出嫁年龄,等候出嫁。古人多早婚,康熙大婚也就12岁,所以猜测慧妃薨时可能不足10岁。康熙为了顾及蒙古和孝庄的面子,在当时后宫都没有位号的情况下(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册封后宫),追封了慧妃。

2、惠妃纳喇氏(?-1732)

早年入宫伴驾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

1681年,康熙二十年,晋为惠妃

1732年,雍正十年,薨

3、宜妃郭啰罗氏(?-1733)

早年入宫伴驾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

1681年,康熙二十年,晋为宜妃

1733年,雍正十一年,薨

4、荣妃马佳氏(?-1727)

早年入宫伴驾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

1681年,康熙二十年,晋为荣妃

1727年,雍正五年,薨

5、德妃乌雅氏(?-1727)

早年入宫伴驾

1679年,康熙十八年,册为德嫔

1681年,康熙二十年,晋为德妃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其子世宗嗣位,拟上徽号:仁寿皇太后

1723年,雍正元年,崩,谥:孝恭

惠、宜、荣、德这四位在康朝后宫的经历相似,都是早年入宫伴驾,生育了众多子女,是康熙早期的宠妃,并且都活到了雍正朝。其中,惠宜荣三位在康熙十六年首次册封后宫时,位列嫔位,德妃于两年后封嫔,四人又同于康熙二十年晋为妃。其实,在三位皇后早逝的情况下,他们的地位仅次于温禧贵妃和后来的佟贵妃,在后宫中很是尊贵。德妃因为雍正的原因,成为了皇太后。

6、(追封)平妃赫舍里氏(?-1696)

入宫为庶妃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薨,追封平妃

仁孝皇后皇后的亲妹,曾诞育皇子(夭折),所以受到追封

7、(追封)敏妃章佳氏(?—1699)

1699年,薨,追封敏妃

1723年,雍正元年,追谥敬敏皇贵妃,附葬景陵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事圣祖为妃。康熙三十八年,薨。谥曰敏妃。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以上摘自清史稿,我认为这有可能是世宗修改过的。如果敏妃真的为妃,不会没有封号。在有关康熙后妃分封的资料中,也没有章佳氏册妃的记载。我认为她同平妃一样,曾是庶妃,死后追封敏妃。雍正修改敏妃的资料,是为了提高怡亲王的出身,为敏妃附葬景陵,追封敬敏皇贵妃作铺垫。

8、良妃卫氏(?—1711)

初为庶妃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

1711年,康熙五十年,薨

良妃出身低下,隶属辛者苦籍,能在康熙后宫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或容貌姣好,或才学出众。康熙骂其:辛者苦贱妇,并不是针对其本人。我认为这是向臣下的一种暗示,良妃出身低贱,其子断不可继承大统!好在良妃去世的早,看不到其子的悲惨下场。

9、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宣妃

1736年,乾隆元年,薨

不知这位蒙古格格何时入宫,是在宫中多年得以封妃,还是甫一入宫就封妃。我比较倾向于后者(猜测),相信康熙还是会给蒙古面子的。

10、和妃瓜尔佳氏(1683-1768)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册为和嫔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和妃

1724年,雍正二年,世宗晋尊为皇考贵妃

1736年,乾隆元年,高宗晋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薨,谥:惇怡皇贵妃

和妃是康熙中后期的宠妃,康熙中后期只在三十九年和五十七年册过两次后妃,一次也没有拉下她。三十九年,和妃刚刚18岁,估计是刚入宫就封嫔,很受宠爱。世宗登基,尊为贵妃。野史记载雍正与和妃有染,似乎不大可能。估计是雍正登基后,在康熙诸妃中,独尊和妃为贵妃,引起非议。到了乾隆朝,和妃因为曾经同佟贵妃抚育过乾隆帝,双双被尊为皇贵妃。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后谢世之人,在康熙朝,其最高名位是妃。

11、成妃戴佳氏(?-1740)

初为庶妃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成妃

1740年,乾隆五年,薨

这位成妃可是做了大半辈子的庶妃,赶上了康熙朝最后的一次册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8 16:49:5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6: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8 23:15:1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2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嫔7名

1、安嫔李氏,生卒年不详

初入侍宫中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安嫔

未葬入景陵妃园寝,或降为贵人,或未移葬,待考

2、敬嫔章佳氏(或曰王佳氏),生卒年不详

初入侍宫中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敬嫔

未葬入景陵妃园寝,或降为贵人,或未移葬,待考

3、端嫔董氏,生卒年不详

初入侍宫中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端嫔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奉安景妃园

4、禧嫔赫舍里氏(?-1702)

1677年,康熙十六年,册为禧嫔

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薨

康熙十六年,圣祖首次册封后宫妃嫔,同时封七人为嫔(安、敬、端、禧、惠、宜、荣嫔),那是因为此七人入侍宫中早,资历深。四年后,早年育有皇子的惠、宜、荣嫔晋为妃,安、敬、端、禧四嫔没有再得到晋封。康熙十六年,安嫔为7嫔之首,可是安嫔、敬嫔的埋葬地都找不到,还有待考证。还有说法敬嫔与敏妃乃同一人,也站不住脚。

5、定嫔万琉哈氏(1661-1757)

初入侍宫中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定嫔

1724年,雍正二年,世宗晋尊为皇考定妃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薨,年97,在康熙诸妃中最为老寿

从年龄上看,定嫔也是早年就入侍宫中的,到康熙五十七年,她已经五十七岁了,她是皇十二子的母亲,所以晚年的康熙给了她一个名分。雍正爷发扬尊老精神,又给她晋了一级。可是万琉哈氏的八十、九十大寿都是在乾隆朝躲过的,不知乾隆爷怎没有晋尊她为皇祖贵妃。

6、密嫔王氏(?-1744)

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宫中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密嫔

1724年,雍正二年,世宗晋尊为皇考密妃

1736年,乾隆元年,高宗晋尊为皇祖顺懿密太妃

1744年,乾隆九年,薨

7、勤嫔陈氏(?-1754)

康熙中期,入侍宫中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册为勤嫔

1724年,雍正二年,世宗晋尊为皇考勤妃

1736年,乾隆元年,高宗晋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

1754年,乾隆十八年,薨

密嫔、勤嫔,都是汉族女子,虽然为康熙所宠爱,育有皇子。但是康熙对汉族后妃一向采取压制政策,不给予名分,低调处理。也是为了稳住满洲贵族,重满抑汉。到了晚年,康熙才给予宠妃一个名分。后世可见密嫔(顺懿密妃)、勤嫔(纯裕勤妃)排在康熙诸妃之首,那时因为他们的儿子拥戴世宗继位,因此受到世宗、高宗的推崇,母以子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9 11:51:2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9 1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月

解释慧妃待年和宣妃入宫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5-18 16:34 , Processed in 0.0246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