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 一向理智的康熙,这一次却一反常态,他在一系列的悼念活动中,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悲伤与痛苦。他为赫舍里上谥号为“仁孝皇后”,并在三天后的五月初五日.将赫舍里的梓宫安放在了“紫禁城西”。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康熙几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直到二十七日上午,他亲自把赫舍里送到了京城北郊沙河地区的巩华城。在梓宫安放处,康熙又独自默哀许久,至晚上戌时才起驾返宫。
然而,回到皇宫的康熙却仍旧放不下巩华城里的赫舍里,一天后,他又一次来到赫舍里的身边,静静的陪伴着她。关于康熙对赫舍里的哀悼与思念,不用飘飘多说,下面的一组数据就可以很明白的说明问题。
据《康熙起居注》统计,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玄烨去巩华城34次,平均每月4.85次。十四年去24次,平均每月2次,其中赫舍里氏去世周年的前一天,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二日一早,玄烨提前赶至巩华城,当晚留宿一夜,翌日亲行致祭后返回。十五年去15次,平均每月1.25次。而在三年后康熙即将册立第二位皇后的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他仍旧去巩华城7次,平均每月1次。十三年至十六年,玄烨共去80次。
在这几年中.每逢除夕的前一天,康熙都无例外地去巩华城陪伴妻子亡灵。即使是他已经有了第二位皇后的康熙十六年除夕,他也依然如故地冒着风霜严寒前去。不仅如此,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初三日赫舍里氏去世三周年祭日时,康熙于前一天上午就来到巩华城,一直陪伴赫舍里直至第二天才返宫。十六年九月十日,距第二次立后刚过十几天,他更是不顾大喜之期应有避讳,“驾往阅仁孝皇后山陵”,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
康熙这些不同寻常的做法,连出使清廷的朝鲜使者也有所闻。康熙十五年十二月,自清廷返回的朝鲜使臣向国王报告说:“清皇(玄烨)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之所。”虽然“不恤国事”的说法实在有些夸张,但仍旧可以感受到,在这段时间里,康熙对赫舍里的悼念之情是如何的深切真挚。
从以上的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赫舍里的离去并没有让康熙对她遗忘,相反的,赫舍里依旧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时时害怕她会寂寞,他也知道她对他的眷恋和依赖。他不忍心她一个人孤独的留在别处,尤其是在每一个节日的时候。飘飘不知道,当康熙独自坐在赫舍里的灵前,究竟是怎样的情景,他会跟他心爱的妻子说些什么呢?是告诉她朝廷现在的局势、平叛战争的进展,儿子的成长,还是告诉她他最近的身体与心情和他对她永远无法抛却的思念?这个时候,康熙又会想些什么呢?是大婚之夜,一身红装的娇羞的新娘;是生下承祜时疲惫的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是卧病中见到自己时的惊喜与泪水,还是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里,细心体贴的照看与陪伴?他会不会独自垂泪,只在她的面前,流露那不为人知的善感与脆弱?还有那远在天堂的赫舍里,这一切你都看见了吗?
仁孝皇后,就这样一点点地融入进了康熙的生活,还有生命。成为了他即将用整整一生去怀念的美好与牵挂。人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如若是天子的情义,是否也能感动上苍呢?
请继续关注《天缘八部(五)——再生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2:37: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