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六月流音7在2007-6-7 21:10:00的发言:
其实不管刘备目的怎样...欲擒故纵也好..诸葛亮真要取代他也挡不住...孔明取不取代都不过孔明个人心性意愿有关..没有历史必然性..也无所谓对错..不取代是他性高洁报刘备恩(其实也报得差不多了)..取代了也不见得是坏事..也许历史会有另外的方向.谁知道..
明朝制度除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没什么锻炼的机会..所以比清的皇子弱得多..清的皇子一般都会给予机会接触各种差使和大臣..所以很能发挥才情..能力也强得多..有自信和野心不足为奇..皇位在封建时代是多么至高无上的东西..我觉得皇子们有夺嫡的想法简直太情有可原..对着那位置没有想法才是怪事..除非能力确实不济争夺没什么指望的..我并不是说皇子们非要争到头破血流就是对的..我是想说设身处地地想在熙朝那个条件下康熙的那些天之骄子们确实很难拒绝这样大的诱惑..权力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要一群能力卓越的金枝玉叶们乖乖俯首于人仅靠天生的运气是远远不够...所以说太子成为太子后要走的路实在很长..这一点也许很残酷..但太子就必须做到最好才行..因为他是太子..我倒觉得..虽然康熙的九子夺嫡可能对朝政造成影响..但他的儿子们却真是好样的..他们没有因为老天已经注定的东西就放弃低头..而是去争取了一回..呵呵..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思想还挺前卫的..
三国的事情,是我们扯远了,真要去说那段历史那些人,怕是要把《三国演义》撂开手才好。
再回到夺嫡,清朝的皇太子的命运,尤其是胤礽,似乎早已注定,很多个历史事件重叠在一起,成全了他一生的不幸,回头看看却是必然。可以说胤礽有才无德,但不得不说他的无德多半是形势所迫。所以我一直说,胤礽是有命无运。有做太子的命,没有当皇帝的运。纵然从小当了太子又怎样?就算独得康熙的万千宠爱又怎样?人不可能没有雄心或者是野心,何况生在天家,而且一个个在康熙的培养教导下又不甘寂寞?他注定就是众矢之的,而且他所拥有的一切和将来可能拥有的始终建立在康熙对他的爱和信任之上。然而在权利的斗争中,信任尤其是对亲人的信任,脆弱得不堪一击。康熙曾说,“朕所倚赖者天,倚信者皇太子”。可是十年之后,废太子的是他,说他“生而克母”的是他,说他“暴戾荒淫”的是他,说他想为索额图报仇,“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的还是这慈爱的父亲,当然其中胤礽的“变质”是主要原因。但几十年的父子之情顷刻间分崩离析,莫不教人心寒。康熙没有预见到,也不可能预见,因为从来没有过先例。想要皇位的顺利承袭,你既然已经选择了胤礽,就不该给其余的阿哥这样大的权利,不该交给他们差事让他们独当一面。或者,你既然让其余的阿哥长了本事有了人望,让他们有了于太子匹敌的资本,你就应当了解太子为什么会“结党营私”。你又想让太子安安分分待在太子位上,又想别的儿子不步明朝皇子们的后尘,想让整个国家见识你的儿子们各各精英,没那么便宜的事儿!结果你要自己承担,也要太子承担,甚至更加久远之后,你的儿子,凡是卷进这漩涡的,都要自己承担。胤礽,胤褆,胤禩,胤禟,胤祉,甚至是胤禛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我没有贬低谁的意思,也没有要为谁打抱不平,只是想说明,这样的事没有人改变得了,就算康熙想以史为鉴,也没有这样的历史可以让他借鉴,八旗制度和建储制度,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两码事。等康熙意识到的时候,却已经太迟。秘密建储是康熙对自己前半生所犯错误的补救,却没有得到实行。只有在他死后,雍正吸取了康熙没有成功的秘密建储制度,完成了他之后的平静的皇权交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7 21:54: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