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访 奚 仲 文 --《白银帝国》几乎用尽世上黑色
X:清末留存在世的资料很多,关于发型、人物造型、服装剪裁、辫子的梳法,有很多历史照片。另外,导演姚树华的准备很充分,参与度也很高。在我进组之前,她就找了很多资料。她希望片子做得写实,像真的一样。景和服装都追求质感、古朴。我们经常逛古董店。北京的潘家园也逛过。导演很喜欢自己去找东西,比如戏里喝酒或是吃饭的碗,她会买一大堆回来,和我一起挑。有时她想要床的帐幔、棉被呈现一种色调,她就自己去找一些布料的色板,挑选得很仔细。
B:戏中男人都穿黑衣服。导演曾说,怎样让这些黑衣男人有所区别,你后来是怎么做到的?
X:确实,戏中人物太多了,很难区分老爷、掌柜和仆人。但是因为颜色深沉,画面整体很好看。我不想用颜色去区分他们,是靠小东西来区分的,比如胡子和帽子,但是差别很细微,得仔细看,比如有的男人戴方形帽,有的戴圆形帽,有的戴有毛边的帽子。
B:相比男人,戏中女人的服装很漂亮,色彩很多。
X:尤其是富家女人的服装比较华丽,绣花、装饰比较多。妓女穿得也比较华丽。不过,这部戏和传统古装戏的夸张做法不同,做得很细,发型、头饰都尽量依照历史资料图片去做,表现人物身份,不张扬。
B:康夫人的每套服装都非常精致,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套服装吧。
X:康夫人有9 套衣服,最贵的是和三爷分别时穿的那件,价值8000 元,是导演买的。她有一条颜色偏紫的裙子是股东提供的。还有一件是唯一现做的,里面是白毛,外面是蓝花。衣服上的绣品、扣子都是古董。很多绣花我们也是手工做的,手工绣出来的效果比机器感觉好。郝蕾有一件绿色短斗篷,非常漂亮。斗篷的一部分真是古董,原来可能是一件披风,我们把披风的裁片拼缝在一起,改成现在这件很大的斗篷。
B:康夫人的短刘海很打眼,这个发型是清末确实有的吗?
X:我看到一张历史照片,李鸿章和他的夫人们的合影。照片上的几个女人都梳着前面很短的刘海,发髻线剃得很高。我自己做了那么多清朝戏,很少见到女孩的刘海剃得那么高,感觉很特别。另外,刘海剃高了,脸型就显得更修长,更好看。郝蕾也愿意这样剃刘海,所以戏里女孩的刘海都很高。
B:康家大宅里的西式钟有些是用珐琅瓷器做成。
X:对,很多道具都是古董。导演在山西可能很有办法,我不知道。有几个实拍景点,以前不外借拍片的,但是给她开了绿灯。她有能力去借到、租到、买来一些古董。我们拍的时候,古董店专门派人来片场看护古董,怕弄坏。
B:古董在镜头里一闪而过,观众能分辨得清楚吗?
X:其实当然不容易看出来。不过古董的质感,是做不出来的。导演觉得古董的质感很真实,有味道。
B:一定有很多细节,你花了很多心思,但是在电影中一闪而过。请举个例子。
X:比如郭富城卧室的墙壁,花了6天时间做,但最后在电影中,只出现了20秒。墙壁本来是鸽灰色,先糊上一层纸,喷上淡墨绿色,待干燥后,不规则地撕开,再糊上一层纸,喷上枣红色,干燥后再部分撕去,如此繁复作业达到的效果,正是斑驳而有层次感和年代感的墙壁表面,在镜头中,因冷暖色的互动,出现了扑朔迷离而且生动的大片墙壁背景。
B:有评论说,《白银帝国》的场面在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的同时,也受到了欧洲风格的影响。你怎么看?
X:清朝末年已经受到了西方影响。我们希望在戏里把这层感觉表达出来。戏里安排了一些洋人角色,也有传教士。天津的戏是在天津实景拍摄的,实景中新老建筑参差,后期制作不得不动用了1200 多处特技,去掉或者替换画面中的新建筑,还原清朝末年天津的“万国建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