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熙隆在2006-8-1 22:10:24的发言:
3)他对女人不尊重。
清朝对皇帝的教育就是如此:妻子是奴仆。(见末代皇帝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还有乾隆的原话:“诸太妃所有一切,俱系圣祖皇帝所赐。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赐。即今皇后所有,是朕所赐。”乾隆还是婚后当了亲王好几年的人,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八岁就当皇帝的老康,先当皇帝后结婚。
而且老康骂老八的母亲“辛者库贱人”,虽然此“贱人”非我们今天说的彼“贱人”,是出身微贱的意思,但老康这样说他孩子的母亲,的确有些过分。他当时宠幸她的时候,肯定也没把她当回事,和嫖*没啥区别。另外在《康熙皇帝一家》一书中,康熙很推崇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都处处表现出他不尊重妇女(有人可能有疑义,他念念不忘太子的生母的啊。那是因为她是因为生孩子死了,他多少有些另眼相看吧。一个玩了这么多女人的男人,能在几十年后想起才和他少年时期有几年夫妻生活的女人长什么样?)
==========================================
此文作者把十七、八世纪时的康熙皇帝按五四以后的青年标准来衡量了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何有尊重女性之说?况且康熙帝作为帝王,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你希望他革命?按中国古代社会的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一草一木,每寸土地,无一不是帝王的,天下的臣民,也无一不是帝王的。更何况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后妃自然也就是皇帝的奴仆。
基本同意作者的观点。我在这个发言后解释了,这一段不是做评论用的,是摆事实用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封建社会包括的范围很广,总的来看,宋前,女人的地位相对比较高,从宋朝开始,男尊女卑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因为宋朝人总结唐朝的灭亡经验,将唐朝的灭亡归咎于女祸,所以宋朝对妇女的管束尤其厉害。到了清朝达到顶峰。需要指出的是,封建社会并不都是这样。
康熙帝骂老八的母亲为“辛者库贱人”,由于上述的理念,由于老八之母确实出身下贱,这么骂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这一点,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康熙心理这么想的,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当着那么多人面前这么说,这么把一个无辜女人的卑贱身份强调在大厅广众之下,实在是有些过份。这个女人侍奉过康熙,给康熙生过儿子,儿子也不是她教养的,儿子犯错误,(暂且不论这个错误是真的犯错还是康熙认为老八的影响力超过自己而故意打压,胡乱扣帽子)和她母亲何干?这个女人出身是贱,你用得着当着广大出身高贵人的面把他的身份拉到台前让大家品头论足呢?就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康熙的这种做法还是非常不妥的,刻薄的。
再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话,千百年来,许多人把孔夫子的这句话误解了,认为是在侮辱女性。这话后面还有半句,全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同“逊”),远之则怨。”实际上,这里的女子不是泛指全部女性,而是指同小人一样的女子,与是同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只有与小人相同的女子才难相处,对她们亲近则会恃宠而骄,对她们疏远则又会心生怨恨。这里的小人也不一定指与君子相对的那个小人。朱熹在为四书作注时说:“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也。”与小人相同也可指地位方面。许多人把这话是按后来的语言来理解翻译了。
" 这里的女子不是泛指全部女性" , 这句话没有任何根据,就算您按照朱老夫子的批注,也看不出来这里的女子是特指,而且从《论语》的上下文来看也是解释不通的。而且,后面的话:近之则不孙(同“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和朱老夫子对小人的描述对不上,且有污辱含义。我用他证明老康对妇女的看法也没有毛病。而且后面我会专门解释这句话,从老康讲话的意思,应该是尊崇朱老夫子的解释的,来表达他对妇女的态度和看法的。暂且不论对错,老康轻视妇女应该是和朱老夫子一样的。
孔子作为古代的圣人,言行是很谨慎的,“吾日尚且三省吾身,断不会直接了当地把所有女性都侮辱的。况儒家讲究孝道,同样作为女子的母亲也是需要尽孝的,事实上,孔子幼年丧父,对母亲也是很孝的。如果说孔子侮辱所有女子,岂不连自己的母亲也侮辱了?这不矛盾吗?
孔子是圣人不假,但不是完人。虽然我们说大多数人误会了孔老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意思,但不能光因为孔子对母亲的感情,而否认儒家文化对妇女的轻视。在很多男人的潜意识里,母亲是一个特殊的女性,母亲的形象是和他们所谓的女子形象分开的。否则,朱老夫子同样也尊重母亲,他怎么能解释出这样的话。
还有,孝诚仁皇后作为康熙帝的结发妻子,俗话说,一夜夫妻尚且百日恩,古人又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怎么能按作者那样的观点来解说呢?作者完全是在拿一知当十用,武断地臆测康熙皇帝对妻子的感情嘛。
不要把帝王家的夫妻和普通家的夫妻相同对待,二者没有什么可比性。再者,古人说的话都可以说两面,怎么说都有理。比方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明是选择生死的问题,你选生了,也有古人的根据,选死,也有古人的根据。反正干什么,都有古人的话来支持。康熙对妻子的感情,我承认下笔比较轻率,但是不是对结发妻子那般的感情,还是因为她因公殉职的慨叹,还是因为她是明媒正娶,还是因为想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我不好说。您这么用古人的几句话,而且是普通夫妻的情况,来断定康熙对她是那种结发妻子的感情,好像论据也不那么充足。
另外,关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句话,朱老夫子的评注是错误的。我认为,下面的解释才是它应有的意思,和女子根本没有关系。
《論語?陽貨篇》有一段令人十分生疑然而又常被人错误地拿来引用的话。“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词前还加上“子曰”二字。难道孔子真会说出这种不尊重女性的话吗?以孔子的文学涵养,绝不可能。因为孔子有母亲也是女人,如果说《论语》是孔子弟子所编,那末曾子、有子、冉子……,他们也都有母亲,怎么可能去选用一个包括母亲在内泛指一切女性的名词“女子”呢?中国文字是一座瑰丽的宝库,用以表示女性的名词多的是。而在之前的所有文章,凡指女子的词都选用了“婦”,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能用“婦”或其他的词来表示呢?
再说《论语》中在此篇之前包括本篇,一共出现过十八个“女”子,仅在本篇中就出现了七个“女”字。朱熹都解释为“汝”的古体,那么为什么唯独第十八个“女”字,朱熹却不把它解释为“汝”了呢?
《朱子集註》在这段话的后面,作了这样的解释,“此小人亦指僕隷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悲矣。”从这段注脚看,朱熹没有把“女”解释为“汝”的古体。而且俨然以当官做老爷的主人身份来解释谁是“女子与小人”。完全歪曲了整部《论语》对小人指称的同一性。同时也标榜了唯有他朱熹在处理“女子与小人”的问题上采用了“莊以蒞之,慈以畜之”的手法,而使之不会发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悲剧。看来朱熹大有胜过孔子的才能,而不需作任何掩饰,可以当庭与孔子抗礼了。其实朱熹这一段注脚,正所谓不打自招,捅出了朱熹家里正好蓄养了不少小妾与下人的秘密。所以在看到了“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的一句话之后,产生了条件反射,也不去推敲孔子指的是什么,忘记了文章的前半段在讲什么,更忘记了前十七个“女”的用法,忽忽写下了这个不伦不类贻笑千古的结论。充分暴露了他脑子里的封建意识,也忘记了他自己的母亲。悲哉!
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至少也要前后顾及一下,是否有联系,会不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而朱熹犯的就是这些错误。所以这里有必要摘录下整个段落,以示读者。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孫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这是孔子与子贡论恶的全部记录,始于恶,终于恶。可见这句“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進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朱熹硬是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来解释,也就必然的把原文搞得一塌胡涂了。现将全文正确的解释如下:
子贡问孔子说:“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孔子回答说:“对疾恶看法多着呢。”“我疾恶在背后专说别人坏话的人,疾恶不满自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疾恶只讲勇武而不懂礼貌的人,疾恶果敢武断而把事情弄僵以至于断送的人。”孔子接着说:“子贡,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子贡回答说:“我疾恶抄袭他人著作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疾恶不知高低而自以为勇武的人,疾恶攻讦人家的阴私而自以为正直君子的人。”孔子接着又说:“唯(汝子)指子贡你这个人啊与(小人)指意识形态不合道德的人是很难共同相处的了,相近了你就会看不顺眼,即使走远了你还是有满腹怨言啊。”孔子又说:“你都已满四十岁的人了,可越发洞察疾恶的存在,也可以从这里知道你的终身为人了。”
显然得很,这一句上的“女”字,是绝对的应该作“汝”字解,也就不会有侮辱女子的事情发生了。呜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13:58: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