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长乐未央

那张流传甚广的“还珠格格真人照片”其实是假的 学术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7: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还珠之生世篇——《还珠格格》故事历史考证
 

1978年10月初河北遵化马兰裕,清东陵容妃墓前,中阶条石段裂塌陷,可以看到一个洞口,地宫下有麒麟石兽、石人,石门敞开,走进洞口后,又见一巨大石块堵住入口,派人开挖后,从而发现了墓葬的地宫,走入这座坟墓的时候,发现了一具头骨,和各色宝石珍品,朝服朝冠等大量衣物,及带有少数民族文字的八宝花绫。比较特别的是棺木上有金漆书写的回部文字,汉译是“以真主的名义”。经过考古学者的分析,终于弄清了死者的身份,正如文献中所记载的容妃一样,她信奉伊斯兰教。在乾隆众多妃嫔中,只有一个回族妃子,这个发现证实了回妃就是香妃。而圆寝内墙上置挂二幅画像,其中一幅绘有一少妇,眼睛大,鼻梁高挺,面容圆润丰美,头上戴着狐毛羽冠帽,帽缘以五珠贝环选帛饰,左右两侧头发编成辫子同步垂披肩,身着对襟彩领衣,窄袖袍,衣着色彩艳丽,神态飞扬,望似潇洒,这幅半身画像虽无落款,但应为容妃无疑。而另一幅,绘有众宫女簇拥着三位年轻女子,其中一位容貌与前画中人物相同。而另两人皆身着满服,梳大翅头,戴着扁方儿,发上扎着珠宝玉翠花,其中一位着红色旗服,袖口镶着朝阳五凤珠,鹅蛋脸儿,眉弯如柳叶挑长身材,雍容华贵,另一位身穿悲黄上镂金蝶衣式,脸容俏丽甜净,两眼水水灵灵的,亦是丰采秀丽。此画落款处写有,容贵人,明珠格格,还珠郡主,春日晏酒于禊赏亭


某些欢猪粉们已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把裕陵容妃地宫的资料后面,加上了一段描述穿着电视剧《欢猪格格》服饰的所谓“画像”欺人耳目,假造出了所谓容妃地宫里出土了容妃和两个格格的画像。看穷摇戏还忙着考的哪一门子证?直接上那个“幽幽谷”去意淫不更过瘾吗?

欢猪粉们伪造历史的手段太低龄化,起码应该搞清:

QUOTE:
这个发现证实了回妃就是香妃。而圆寝内墙上置挂二幅画像,其中一幅绘有一少妇,眼睛大,鼻梁高挺,面容圆润丰美


第一,乾隆裕陵百余年来积水非常严重,如果纸制品的画卷,早已化成一汪泥水儿(见乾隆帝陪葬的历代名画情况),难道还挖出油画了?总之那种环境之下,无论什么质地的画,都会霉变损毁得不成样子,居然还能看出“色彩艳丽”?也许这画早知有重见天日之时,也盼着快点出土,配合电视剧《欢猪格格》的上演而造势!

QUOTE:
此画落款处写有,容贵人,明珠格格,还珠郡主,春日晏酒于禊赏亭


第二,好歹了解一下中国画,特别是清代宫廷肖像画,落款的规矩和格式是怎么样的,有助于编的更象一点。


第三,殊不知把名字加在格格之前,本来就是一个笑话,满洲礼俗称呼格格,前面或是加排行数,如大格格,五格格等,或是加等级,如和硕格格,固山格格等,在自起的香艳名字后面加上“格格”或“郡主”,什么晴格格,明珠格格,还珠格格,还珠郡主等等,全是现代人无知幻想的YY之作,你说YY就YY吧,还要假造出所谓的“历史考证”来配合自己的弱智,把古人也强拉出来给他们的无聊当陪衬,这就属于不要脸了。

 

QUOTE:
而另两人皆身着满服,梳大翅头,戴着扁方儿,发上扎着珠宝玉翠花,


第四,那种所谓大拉翅头戴扁方,顶着一座如同西四牌楼一般夸张的头饰,那是慈禧太后的专利发明。一直以来,一般都约定俗成的认为,清代的旗头就是脑袋上顶着一座牌楼,连京剧《四郎探母》里的辽金公主,也打扮得如此晚清化!

本来穷摇奶奶一如既往拍她那糊弄小孩的脑残剧,爱怎么拍怎么拍,是她的自由,不过猪粉居然假造所谓“历史考证”,而且编的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实在忍不住上来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珠格格"故事是否属实或有原型人物?  
         
要能够留下照片,首先必须实有其人.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小燕子、紫薇等人的任何记载,乾隆确实收养过一个养女,但那是和亲王弘昼的女儿,绝无收养民间女子为女的记载.  
实际上整个故事,都只是琼瑶在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公主坟"之后触发灵感杜撰出来的,百分之百虚构。公主坟里面埋葬的并非乾隆义女,而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她被孝庄皇太后(1613-1688)封为公主,是清朝唯一汉人公主.她显然不是乾隆年间(1736-1796)的人.  
         
再来看看<还珠>所处历史时代.小说一开始,是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小说第三部结束时,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距离摄影术传入中国尚有数十年之遥.即便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还珠格格,也是不可能留下影像的.  

     从装束上来看,照片里五个人头戴"达拉翅",这是不符合清朝前中期的宫廷妇女装饰的.现在人一说起清朝后妃,脑海里必然会出现这类身着旗装束、头戴缎板的形象.其实"达拉翅"是清朝后期慈禧太后时代才出现的,实际是电视剧中的BUG,乾隆年间后妃公主装束根本不是这样子.  


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所谓"还珠格格真人照片"都纯属子虚乌有,张冠李戴.一楼照片里的人,都是晚清的旗人妇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1839年,这一年外国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术,达盖尔银版照相机,现在所有人家里照相机数码相机的老祖宗。
    
1844年,摄影术传入中国。1890年前后方传入宫廷。
    

下面,我们来看看乾隆的时代和他的家庭情况。


乾隆早在1796年他86岁时退位,1799年死去。他最小的女儿,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固伦和孝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当时乾隆本人已经是65岁的老人。1775年距离1844年有七十年。如果乾隆真的有什么私生女而且也是出生于1775年的话,那么她在中国有摄影术的时候已经是古稀老妪了。照片里的人并没有那么龙钟。况且并不是摄影术一进入中国,宫廷女眷就可以照相的。

乾隆最后一次让他的妃嫔怀孕,有记录在案的,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这时候乾隆本人68岁,这一年他的两个妃子惇妃(时年33岁)和顺妃(时年31岁)先后怀孕,见于清朝宫廷档案,但是最后二人都以流产告终,此后乾隆再也没有子女出世。惇妃就是固伦和孝公主的母亲。如果乾隆真有私生女,理论上讲,不会晚于1778年。这样距离1844年仍然有60多年。

再看看乾隆“合法子女”的情况。乾隆本人一共41个后妃,其中的3位皇后,3个皇贵妃,2个贵妃和2个妃一共给他生下17个儿子,10个女儿。其余的31个妃嫔没有子女(包括流产的顺妃)。乾隆本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寿命很长,但是他的子女们体质参差不齐(估计受到各自生母体质遗传),加上当时医疗保健水平低下,所以在乾隆活着的时候,他的子女中就已经有13个儿子、9个女儿死去。乾隆死于1799年,活到给他送终的只有4个儿子、1个女儿。

这4个儿子就是:嘉庆皇帝顒琰、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七皇子永璘。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嘉庆和十七皇子永璘都是令妃即孝仪皇后的儿子,他们俩都死于1820年;永瑆和永璘都是淑嘉皇贵妃的儿子,他们一个死于1823年,享年72岁;一个死于1832年,享年87岁(继承到父亲长寿的基因)。

固伦和孝公主1789年虚岁15岁时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1799年和珅伏诛,1810年丰绅殷德死去,36岁的公主守寡。1823年公主病逝,享年49岁。

乾隆10个女儿,5个在出嫁前就夭折,另外5个分别活了62岁、23岁、20岁、23岁、49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况还珠格格等人,都仅仅是虚构,历史上乾隆并没有这么个义女。琼瑶是游览公主坟产之后生了灵感,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公主坟里的公主,一说是孔四贞,一说是嘉庆帝女。但无论如何,她们死于摄影术传入中国之前(孔四贞是清朝早期人,嘉庆帝所有女儿也都死于1811年之前),其人生历程与《还珠》事迹毫无相似处。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张照片都不可能是所谓的“还珠格格”,照片中人的年代不会早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光绪登基),身份就是一般的满族贵妇,不是公主也不是嫔妃。
    
PS:清朝皇帝的女儿同样称之为“公主”,有一整套繁琐而隆重的册封仪式。“格格”意思是“小姐”“姑娘”,泛指一切满族未婚女子,并不是正式的称呼。所以电视里的“还珠格格”“紫薇格格”都是谬误的说法。清朝皇后生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女儿封为和硕公主。如果妃嫔之女比较得宠,也可以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上面提到的固伦和孝公主就是一例。

 

结论:照片和所谓的“还珠格格”毫无关系,照片的时代是晚清,不会早于光绪朝(1875~1908),上距乾隆时代已有百年之遥,照片里的人也不是后妃或公主,就是一般的旗人贵妇。“还珠格格”也完全出于杜撰,于史无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7: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这个发现证实了回妃就是香妃。而圆寝内墙上置挂二幅画像,其中一幅绘有一少妇,眼睛大,鼻梁高挺,面容圆润丰美


考证历史的欢猪粉们大概不知道,乾隆帝的裕陵积水有多么严重,还“圆寝内墙上置挂二幅画像”?什么画像早都化成一汪子泥水儿了,还能等到现在出土配合穷摇奶奶的电视剧造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容妃的地宫怎么会放着格格的画像呢,忒离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是慈禧还是珍妃?

 “少女慈禧绝版旧照现身珠海”的消息出街后,人们对此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然而不久后的一天,一位北京读者却指出,报纸上刊登的“少女慈禧绝版旧照”是清末宫廷的珍妃肖像。

  据称,这位蒙姓读者平日爱好藏书。他对照着报纸上刊登的“少女慈禧照片”,又从《故宫新语》和《清宫轶事》两本20年前出版的书中找出一模一样的照片,而上面却清楚地标明照片中的佳人为“珍妃”。

  据了解,在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杂志社1984年编辑的《故宫新语》一书中,早有故宫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院刊》主编刘北汜先生对这张照片的一番详细考证:其实被误作“少女慈禧照片”的,原本是珍妃死后被追封为贵妃后,利用珍妃旧照片复制出的遗照。不少专家在研究故宫历史的过程中也多次见到或提起过这张照片。1960年故宫专家单士元先生曾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过这张珍妃像。1982年,刘北汜先生又在故宫旧藏照片底片中发现了这张椭圆形的、上面写有“贞贵妃肖像”字样的半身照片。此外,同一张珍妃像还在末代皇帝溥仪撰写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使用过。

  考证
  史家确认为珍妃像

  北京的这位蒙先生指出,报上发表的这张“新发现的少女慈禧照片”,其实就是专家们过去多次提到过的那张标明“贞贵妃肖像”的珍妃像。据刘北汜先生考证:清代后妃中,贞(贵)妃和珍(贵)妃共有四位。她们分别是:顺治帝的贞妃,咸丰帝的贞贵妃(即慈安皇后),道光帝的珍妃和光绪帝的珍妃(死后追封为珍贵妃)。因为顺治、咸丰、道光三朝时,照相技术都还没有传入,所以那三位妃子不可能在宫中留下这样的照片。因此这位“贞贵妃”其实就是死后被追封的那位“珍贵妃”,“贞”字实属笔误。现在的史学家们大都同意这个观点。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专门从事清史和满文研究的赵令智博士称:“由于照相技术传入我国较晚,最早也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左右,而当时慈禧已有三十六七岁,不可能是照片上这么年轻的样子。而珍妃死时年仅24岁,照片上的珍妃看上去也就二十岁上下,可见老一辈故宫研究专家们的考证是非常准确的。” 贴子相关图片:
http://news3.xinhuanet.com/school/2005-03/17/xinsrc_12203021715053301960041.jpg

再转

被宠的珍妃长啥样(图)
【来源:新华网】
  珍妃,镶红旗,满洲,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

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

  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相机被认为是污秽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损寿。而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从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来看,数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绪帝后隆裕,光绪帝妃瑾妃,再就是溥仪幼年及逊位后留居后三宫时期的照片,这当中独不见光绪和珍妃的照片。

 

 不久前,因工作需要,笔者为一单位代查一组清末历史人物照片,翻阅了北京市档案馆所存的大量资料图片,在其中一本资料中无意看到一张题为珍妃的图片。图片中女子瘦高个,高颧骨,杏核眼,梳着插满花的“二把头”,身穿大镶边长袍,外罩镶宽边背心,左手扶着茶几,右手握着手帕。该资料所登珍妃像与数年前笔者在皇史阉看到一张上题有“贞贵妃肖像”下注珍妃像的半身照片大相径庭。“贞贵妃肖像”中的女子长圆脸,大眼睛。究竟哪个是珍妃像,一时让人难辨真伪。

  为此,笔者查找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北京市档案馆资料所载的这张照片,早在1930年5月3日出版的《故宫周刊》中就曾刊出题为“珍妃遗像”,并附注“刘宫女言照于南海”。该照片发表时,这位宫女75岁,看过照片后确认为是珍妃,并对照片中人物所穿服饰的颜色,款式进行了说明。此后,该照片多次被转载,广为流传,并为人们所接受。

  但在1960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期上,单士元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清宫的秀女和宫女》的文章,上附的“珍妃像”就是笔者在皇史中发现的遗像”。单老后曾撰文记述,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曾聘清宫太监唐冠卿、陈紫田为顾问,鉴定文物。据二人讲,1930年发表的“珍妃遗像”并非光绪帝之珍妃,而是某王府的格格。朱家缙先生也曾撰文称这张“珍妃遗像”不是光绪帝之珍妃,而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后婉容的母亲,拍摄地点是帽儿胡同荣源的府邸。

  既然“珍妃遗像”中的人物不是珍妃,但“贞贵妃肖像”中为何用“贞”而不是“珍”呢?揭开这个迷,首先让我们看看清代后妃中的几位贞妃和珍妃。第一位是清世祖顺治帝之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死,董鄂氏殉葬,追封为皇考贞妃。第二位是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咸丰二年封为贞嫔,五月晋封为贞贵妃。

  当时中国尚无照相技术,帝、后、妃、嫔均有宫廷画师做画,慈安太后死时,照相术已传入中国,但她当时已45岁,与“贞贵妃肖像”中人物年龄不相符。清代后妃中被封为珍妃的也有两位,一位是道光帝的赫舍里氏,于道光五年四月从珍贵人晋封为珍嫔,同年8月封为珍妃,当时中国没有摄影术,故该珍妃也不能留下照片。第二位,就是光绪帝的珍妃了。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初葬恩济庄。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有下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中,曾有“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从“贞贵妃肖像”的穿戴来看,应为晚清时服饰,年龄也与珍妃相符。瑾妃与珍妃为同父异母姐妹,对照瑾妃年轻时照片来看,二人长相及脸型颇为相似,由此可断定“贞贵妃肖像”才是真正的珍妃像,而北京市档案馆资料所刊的珍妃像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8: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此画落款处写有,容贵人,明珠格格,还珠郡主,春日晏酒于禊赏亭


欢猪粉们伪造历史的手段太幼儿,起码应该搞清:

第一,中国画,特别是清代宫廷肖像画,落款的规矩和格式是什么。有了常识好歹编的象一点。

 

QUOTE:
PS:清朝皇帝的女儿同样称之为“公主”,“格格”意思是“小姐”“姑娘”,泛指一切满族未婚女子,并不是正式的称呼。所以电视里的“还珠格格”“紫薇格格”都是谬误的说法。清朝皇后生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女儿封为和硕公主。如果妃嫔之女比较得宠,也可以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上面提到的固伦和孝公主就是一例。


第二,殊不知把名字加在格格之前,本来就是电视剧兴出来的笑话,满州人的格格前面,或是加排行数,如大格格,五格格等,或是加等级,如和硕格格,固山格格,多罗格格等,把自起的香艳名字后面加上格格,什么明珠格格,还珠格格,晴格格,全是现代人无知幻想的YY之作,你说他们YY就YY吧,还要假造出所谓的“历史考证”来配合自己的弱智和无聊,这就属于不要脸了。

 

QUOTE:
而另两人皆身着满服,梳大翅头,戴着扁方儿,发上扎着珠宝玉翠花,


第三,是不是再说一遍?那种所谓大拉翅头戴扁方,顶着一座如同西四牌楼一般夸张的头饰,那是慈禧太后的专利发明,欢猪又超前了。不过也不怪他们,比如京剧《四郎探母》里的辽金公主也打扮得如此晚清化!

本来穷摇奶奶一如既往拍她那糊弄小孩的脑残剧,爱怎么拍怎么拍,是她的自由,不过猪粉居然假造所谓“历史考证”,而且编的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实在忍不住上来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ravel.sohu.com/20061024/n245971873.shtml

 

 

慈禧照片现身珠海有错 青年慈禧实为珍妃
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上午,本报读者、爱好藏书的蒙先生拿着一张1月5日的报纸和两本泛黄的旧版图书来到报社。他一边用手指着刊登在该报头版的“青年慈禧照片”,一边从《故宫新语》和《清宫轶事》两本20年前出版的书中找出一模一样的照片,却清楚地写明是“珍妃”的照片,对比着告诉记者:“明明是珍妃像嘛,怎么会误当成慈禧呢?历史事实可不能开玩笑。”
  -珍妃照片早有记录
  在蒙先生带来的这张报纸上,在头版和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慈禧年轻时照片珠海亮相》的消息,称珠海一收藏家公开了他收藏的一组慈禧年轻时的照片,而此前年轻慈禧的容貌还一直是个谜。在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杂志社1984年编辑的《故宫新语》一书中,早有故宫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院刊》主编刘北汜先生对这张照片所做的一番详细的考证:其实被误作“青年慈禧照片”的,原本是珍妃死后被追封为贵妃后,利用珍妃旧照片复制出的遗照。按照刘先生的考证,记者发现:这张照片翻拍得十分清晰,照片中人是长圆脸,大眼睛,与慈禧的许多照片差别都十分明显,不少专家在研究故宫历史的过程中也多次见到或提起过这张照片。1960年故宫专家单士元先生曾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过这张珍妃像。1982年,刘北汜先生又在故宫旧藏照片底片中发现了这张椭圆形的,上面写有“贞贵妃肖像”字样的半身照片。此外,同一张珍妃像还在末代皇帝溥仪撰写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使用过。
  -“贞”字为笔误
  报上发表的这张“新发现的青年慈禧照片”,其实就是专家们过去多次提到过的那张标明“贞贵妃肖像”的珍妃像。据刘北汜先生考证:清代后妃中,贞(贵)妃和珍(贵)妃,共有四位。她们分别是:清世祖顺治帝的贞妃,咸丰帝的贞贵妃(即慈安皇后),道光帝的珍妃和光绪帝的珍妃(死后追封为珍贵妃)。因为顺治、咸丰、道光三朝时,照相技术都还没有传入,所以那三位妃子谁也不可能在宫中留下这样的照相底片。因此这位“贞贵妃”其实就是死后被追封的那位“珍贵妃”,“贞”字实属笔误。现在的历史学家们大都同意这个结论。
  -年龄不相符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专门从事清史和满文研究的赵令智博士告诉记者:“由于照相技术传入我国较晚,最早也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左右,而当时慈禧已有三十六七岁,不可能是照片上这么年轻的样子。而珍妃死时年仅二十四岁,照片上的珍妃看上去也就十几、二十岁上下,可见老一辈故宫研究专家们的考证是非常准确的。报上登载的所谓‘青年慈禧照片’显然是搞错了。”
  相关链接

  珍妃
  珍妃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选为珍嫔,得光绪宠爱。因年轻貌美,性格活泼,穿帝服扮光绪在宫中行走,也穿太监服玩闹,常陪光绪在养心殿办公,颇出宫廷内规,并支持光绪亲掌政权,遭慈禧嫉恨。戊戌事变后,慈禧即将珍妃打入冷宫。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被慈禧太后下令推入宫内深井溺死,死时年仅24岁。
  信报记者李崴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1267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语儿絮絮在12/18/2009 11:29:18 PM的发言:

这有澄清的必要吗?当然是假的,都知道的呀。

 

呵呵,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马,谣传者再也没什么话好说

他造谣的人可以说什么就是什么,咱们辟谣的可必须一条条,一桩桩,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翔实充分的资料来论证谣言的荒谬。就好比审判犯人,犯人犯法,他杀人放火可以不理性,但是法官量刑一定要理性,依据哪部法律第多少多少条,丁是丁,卯是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28 17:58 , Processed in 0.0236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