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这一封号最初始于明宪宗年间,当时他封万贵妃为皇贵妃,在明代在贵妃前加一个皇字实际上只是表明荣耀和特殊的意味,以表示皇帝的格外恩宠。到了清代,最先受封皇贵妃的是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当时满人入关时间不长,后宫制度不完备,顺治之所以加封董鄂氏我看来和明代无异,都是表示特殊宠爱的意思,当时顺治是在废掉皇后前就已经册封董鄂氏,所有难免给人印象是为爱妃扶正前的准备工作,但是仅接着又册立了一位蒙古皇后,董鄂氏仍旧没有机会成为皇后,可此时的她却得到孝庄太后的欣赏,并统摄后宫,将后宫搭理得让二圣都很满意,因此虽无皇后名分但确是履行皇后职责,这是第一位妃嫔摄后宫事的典型。
大家觉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妃子带行皇后权力也不是没有先例,但是随后顺治的儿子康熙就没有这么看,他当权后设立了一套完备的后宫制度,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在他新制定的制度中,在皇后和贵妃之间正式设立皇贵妃位,这是历史上的首次,中国历代皇后以外就是贵妃,从隋唐以来一直如此,即使是明朝也没有正式设立这一封号,而仅仅是个别皇帝随性加封的。我觉得这个看似平常的变化其中蕴含的很多信息。
第一:大家知道满族发端于辽东的游牧民族,血液中有着热请彪悍的一面,同时清规戒律较少,因此即使是皇帝也多是性情中人,他们对待爱人更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爱恋,而不想汉族那样内敛,因此在册封后妃的问题上就更能显示出自己的主见,从清太宗皇太极到顺治,他们最宠爱的人都不是皇后而是妃子,一个是被追封为元妃的宸妃,一个是一上来就升级为皇贵妃的董妃,不论元、宸还是皇贵妃这些都是及其尊贵的字眼,都蕴含着第一、唯一的意思,可见,在皇帝的心目中这才是自己最珍爱的人,身为真龙天子,即使是贵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遇,很多时候他们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初婚,多半是太后或父皇钦定的,因此谈不上爱情,只是最典型的政治婚姻,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渴望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拥有一个真正自己所爱的人,并且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她,所以我想这就是康熙皇帝借鉴顺治帝的做法,设置皇贵妃位的想法之一。清朝的后宫变迁和以后历朝的史籍似乎更加支持这个观点,康熙在世册封过来两个皇贵妃,一位是孝昭仁皇后,一位是孝懿仁皇后,他们在受封皇后前都曾经做过皇贵妃,可以看出,康熙帝是对当时皇贵妃的宠爱,尤其是佟佳氏,她可说是康熙后半身最红的爱人,既是红颜知己又是后宫的贤内助,只是因为康熙知道自己命硬怕再克死佟佳氏而迟迟未册立她为皇后,直到她弥留之际才得此殊荣。
第二:康熙以后,历朝皇帝在册立皇贵妃的问题上基本就延续顺治和康熙的惯例了,同时,皇贵妃更多的承载起典范、美德与责任这些更高的道德标准,几乎与要求皇后无异了,这点在乾隆帝慧贤皇贵妃身上可见一班,当时高宗后宫都以高贵妃为典范行事,按照现在的话说就像追逐偶像一样,可惜那个年代女子深藏在宫墙内,纵有多完美也不能让天下人见识,而只能皇帝一人独自欣赏,但是红颜薄命,在风华之年高氏就陨落了,乾隆帝仍不忘在弥留之际加封高氏为皇贵妃,并将高氏一门枱旗,龙恩浩荡啊,后来的纯惠皇贵妃的待遇也大体如此。
第三:除了备受皇帝恩宠以外,皇贵妃在清代更多的被赋予付后的职责,当皇后病重或者后位空缺时则担当起主持后宫事务的责任,这个权力已经被制度化了,而非特例,由此很多最终册封为皇后的妃子都要在皇贵妃的位置上考察一段时间以后才转正的,因此,这种制度有效的保障了皇后母仪天下的优秀素质,一个美丽端庄又知书达理同时又具备统摄六宫的办事能力,这些才是理想皇后的正选。事实证明,清朝从乾隆起曾经册封过的皇贵妃,如娴皇贵妃、令懿皇贵妃、全皇贵妃等等都是在这一位置上干得不错最终得到后位的,清代后宫相对安宁平,我想这种制度的实行功不可没,较之明朝后宫的乌烟瘴气,这种制度无疑是进步的。
上述观点只是本人的一点拙见,肯定不详之处请大家多指正,同时也希望各位达人多交流,呵呵。过,到了清朝晚期,尤其是同治光绪以后,由于皇帝无权,后宫被慈禧太后把持,康熙帝的这套制度不灵验了,后宫妃嫔大为减少,太后直接掌控着后妃的升迁命运,就连同治册封的正宫皇后阿鲁特氏也同样被慈禧太后冷待近似废掉,而太后宠爱的慧妃则不久就加封为敦宜皇贵妃,全凭一人喜好,完全偏离了康熙以来的后妃选拔标准,而后,同治的遗孀逝去后清一水的追封皇贵妃,就连投入井里的珍妃也被受到良心谴责的慈禧追封为袼顺皇贵妃,一夜之间,皇贵妃这一封号似乎人人都唾手可得,早已失去了她原有高贵的身份标志,这个时代的皇贵妃们与她们的先贤相比已可同日而语,所以说,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只能算是皇帝制度的一种补充,当皇帝强势并且牢牢把握政局的是否她再会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将成为笼络人心政治交易的道具。
不过,到了清朝晚期,尤其是同治光绪以后,由于皇帝无权,后宫被慈禧太后把持,康熙帝的这套制度不灵验了,后宫妃嫔大为减少,太后直接掌控着后妃的升迁命运,就连同治册封的正宫皇后阿鲁特氏也同样被慈禧太后冷待近似废掉,而太后宠爱的慧妃则不久就加封为敦宜皇贵妃,全凭一人喜好,完全偏离了康熙以来的后妃选拔标准,而后,同治的遗孀逝去后清一水的追封皇贵妃,就连投入井里的珍妃也被受到良心谴责的慈禧追封为袼顺皇贵妃,一夜之间,皇贵妃这一封号似乎人人都唾手可得,早已失去了她原有高贵的身份标志,这个时代的皇贵妃们与她们的先贤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这套制度在封建社会只能算是皇帝制度的一种补充,当皇帝强势并且牢牢把握政局的时候她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将沦落为笼络人心政治交易的道具。
[此贴子已经被万方安和于2008-12-8 22:00: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