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爷爷对孩子们都是一视同仁,不过对太子更是略高一筹,不要把康熙想成这样哦。胤礽连妈都没有,就他最特殊。想必即使是康熙再得嫡子也不会耽误对胤礽的感情的
所以为了保全太子,也许即使纽钴禄氏生了孩子,也未必可以当皇后呀。
不然纽钴禄氏的孩子,不是最有资格“夺嫡”的么?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只是觉得很巧,康熙的后来两个皇后,虽说都是诞育名门,但都没有生育皇子。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皇子,才对她们登上后位有帮助吧?!
(孝懿孝昭粉丝表砸我)
逐月的想法也不无道理,看来有时候生儿子也未必是好事情呢。
其实册封嫡长子为太子的制度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观历朝历代,似乎没有人真正把这个制度执行个彻底,何况本实行“立贤为嗣”的清朝。
而且后位在太庙中的排序应是按她们被册封为后的时间。皇后,国母也。无论先后,都是一般的母仪天下。就算继立,也需补行一些仪式,哪怕只是个过场。
孝昭即使生育了儿子,也不会妨碍康熙册立元后的儿子作为太子的,毕竟清朝不是汉朝,康熙也不是汉宣,再偏宠太子,也不会因为这个置礼法而不顾。
孝昭生育皇子,自然不会影响康熙册立赫舍里氏的儿子作为太子。但是随着皇子们的年龄的增加,孝昭的儿子将会是最有资格“夺嫡”的,康熙考虑了这一点,也许就不会立纽钴禄氏为后了呢?
>
继立的皇后也是嫡,在一切礼仪上与元后没区别,只是附庙的顺序有先后。这点与儒家提倡的封建礼教相符,康熙处理孝康、孝惠位次的问题,也反映了清王朝的统治者逐步汉化、尊崇儒教、逐步规范各项制度的过程。清朝立皇后也不看有没有生过儿子,汉族王朝挺重视这点。清朝主要看皇后的门第,满洲八大姓出身的人对正位中宫很有帮助,例如纽钴禄氏,整个清朝这个家族产生的皇后最多。顺治、康熙册立后妃有明显政治意图,他们册立的皇后和高地位的妃子,不仅姓氏高贵而且其家族在当朝的作用也很强大。例如康熙册立的贵妃以上的女子只来自3个家族。从雍正以后一直到咸丰,册立的皇后都是其在皇子时娶的福晋,由于清王朝的皇权逐步强大,册立后妃,尤其是立妃的政治性逐渐下降,但尽管如此,册立中宫依旧重视皇后的姓氏出身,例如乾隆的元后、继后,她们父亲的品级都不高,但是她们的姓氏属于满洲大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04:45 , Processed in 0.02195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