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仙袂飘飘

[原创]清宫十二钗(公主.正册)——2月28日更新“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2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管怎么样,孙延龄终究是走出了这一步,他如愿以偿的除掉了王永年和孟一茂,又将曾经打过他小报告的巡抚马雄镇拘禁起来,并且蓄发易服,正式的响应吴三桂的叛乱。

孙延龄虽然借谋反杀掉了王永年,可还有一个一直以来与他不合的劲敌却依旧是他的心腹大患,那就是广西提督马雄。马雄也是原来孔有德的旧部下,而且也拥有很高的功劳和地位。在缐国安致休后,马雄曾经希冀能够接过掌管定藩的权力,可没想到孔四贞的回归,打破了他所有的期望。而更加令他不满的是孙延龄,这个靠女人发家的黄毛小儿就这样日日凌驾于他的头上,于是马雄对孙延龄可谓是嫉恨已久。

造反后的孙延龄首先想到了要与马雄联络。因为马雄所镇守的柳州是广西的重镇,如不加控制,则后患无穷。于是孙延龄命人带着自己的牌子去见马雄,要求他蓄发易服,降服吴三桂。没想到马雄一见孙延龄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就立刻大怒,不但毁了他的牌子,还径直破口大骂。

马雄的所作所为自然也激怒了孙延龄,于是他派自己的哥哥孙延基出兵攻打柳州,可惜最后失败了。但是孙延龄并不甘心,于是在当年的七月又一次出兵,这次的结局是两败俱伤。马雄自己受了伤,又眼见吴三桂的实力日益强大,于是干脆也投降了云南。只不过,在马雄看来,他可以投降吴三桂,但不会投降孙延龄。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孙延龄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出了他的缺点。由于当初投靠吴三桂不过是一时冲动,所以孙延龄很快就后悔了,既而他上表给吴三桂,却不再称臣。同时拒绝使用平西王的印扎,自己铸造官印,还重新设置州县,按照他人给他送贿赂的多少来决定土地的归属。他一会儿占领个一州半郡就自称安远大将军,一会儿收罗几个土匪就自封安远王。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现出了孙延龄的目光短浅和毫无谋略,他的作为实在像极了小孩子扮家家酒的儿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24:2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2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九、家破人亡
************************************************************************************************

对于孙延龄的任意妄为,孔四贞既气愤又无可奈何。正在她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能给予她帮助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做傅弘烈。

说起这个傅弘烈,可真是人如其名。在对抗吴三桂的过程中,傅弘烈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在康熙七年的时候,傅弘烈就曾经上疏朝廷,揭发吴三桂的谋逆之心,结果被判作诬告,发配了梧州。后来吴三桂真的反了,傅弘烈反而投靠了他。不过,这只是一招“无间道”,傅弘烈利用吴三桂给他的官职和权力,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然后就正式跟吴三桂决裂。这一行为令他付出的代价就是全家上百口人的性命。孑身一人的傅弘烈更是无所顾忌,他与吴三桂的血海深仇也越结越深。就在吴三桂的气势越来越大的时候,傅弘烈改变了自己的斗争方式,他决定要策反孙延龄。

傅弘烈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知了孔四贞,孔四贞收到这封信自然十分高兴,如果能有有识之士与她联手,或许真能说服丈夫,真能给深陷泥沼的定藩找寻一条出路。关于孔四贞劝服孙延龄的事情,飘飘在《闺墨萃珍》中找到一个小材料,是孔四贞写给孙延龄的书信:

“余父在明,位不过一参将耳,而百战余生仅得中秩; 明之待余父,恩何薄也! 大凌河之战,有天意焉,朝旨诘责; 震悼刘,杜之死绥,而欲以余父暨仲叔行法。余父见机,单骑出关,谒太祖皇帝于兴京,由是攀龙鳞,附凤翼, 爵至定南。 桂林之役,余父死战,今皇上恩恤稠渥 典礼有加,呜呼!

本朝之待余父情至矣,恩厚矣! 昔豫让有国士众人之说,诚非无所见而云然。将军并无殊勋异绩,徒以贞故, 位崇声阃,仪同额驸;乃闻道路之言,将军受滇藩蛊惑,潜结精忠。噫嘻,市传有虎,本不足凭,但贞与将军,既共衾穴,生死系之,安忍缄舌? 至利害所系,贞亦不为毛举,第滇藩既不能忍于永历,岂独能忍于将军? 则为将军计,似不应负本朝,负余父,并负贞也。”

这封书信的文采辞藻虽然普通,可也算得是情真意切了,毕竟夫妻十几年,又有孩子的羁绊。想来孙延龄即便是铁石心肠,也该有所动摇了,何况他本身就不是一心求反呢。经过傅弘烈和孔四贞共同的努力,孙延龄开始有些悔意了,但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正是吴三桂气焰最为嚣张的一年。不要说孙延龄,即便是整个朝廷这此刻也在摇摆不定。因而即便他已经后悔,却也是悔之晚矣。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促成了他的反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25:3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2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啸亭杂录》所记,由于孙延龄荒唐的处事,加上屡屡克扣兵饷,终于在定南旧部中激起了公愤。康熙十五年,定藩军士发动了病变,杀掉了孙延龄的哥哥孙延基,占领了定南王府,孔四贞与孙延龄则在此前获悉逃出了王府,藏匿在了一处民家里。

念及当年缐国安的恩情,将士们举立了缐国安的儿子缐成仁为广西之主。可是,缐公子苛刻的为人很快便又引起军士们的不满。于是,又有人提出,不如重新迎立孙延龄。就这样,众人又倒戈,赶走了缐公子,并开始寻找孔四贞和孙延龄。

最终他们找到了。军士们特地准备了两辆车舆,要迎回孙延龄夫妇。孙延龄见状却惊恐万分,他并不相信这些人会真的来迎他,而是觉得这是一场想要诱杀他的阴谋,于是怎么也不敢出去面对。而孔四贞这时则表现出了将门虎女的气魄与胆识,她对孙延龄道:“出去是死,不去也是死!”于是便让孙延龄藏在别处,自己去面对众将士。当孔四贞走出来直视这些“造反”的人时,义正言辞的道:“你们想要杀我夫妇很容易,只是你们竟然忘了我先父定南王了吗?”

孔四贞的质问令军士们无法回答,只得环列叩首,陈述预备奉迎孙氏夫妇的意思。孔四贞看他们确实没有恶意,于是就将孙延龄叫了出来。然而孙延龄却说什么也不敢乘坐军士准备的车架,而是请孔四贞上车,自己在一旁挽舆以行。

回到府中,孙延龄感到万分的惭愧,于是对孔四贞道:“我之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全是仰仗你的缘故。军将们念及定南王的威德,所以看重你。因而不如你来握权,掌管府事,至于我,只愿意做个闲人而已。”

关于上面这段文字的描述,很有趣,但也实在得有些夸张。其实事实很简单,孔四贞为了逼迫孙延龄交出兵权,于是联络父亲的旧部发动了这场兵变,夺回了大权,从此真正当起了定南王府,当起了广西一部的家。很快的,孔四贞掌管军务政事的才能便显现出来,曾经在孙延龄手中一片混乱的定藩,如今却被孔四贞治理得井井有条。孔四贞的能力加上她的出身,很快就得到了定藩将士们的认可,于是大家也对她十分的信服。

重掌大权的孔四贞终于与朝廷取得了联系。康熙十六年,孔四贞派傅弘烈去江西迎接王师,这个消息被孙延龄的宿敌马雄知晓,于是他立刻书信给吴三桂,揭发了孙延龄倒戈的事实。愤怒的吴三桂于是派出自己的侄子吴世琮领兵直逼桂林。

此时的孔四贞与孙延龄还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获悉他们通联朝廷的事情,因而对于吴世琮的突然到来,夫妇二人均感到疑惑。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孙延龄最终还是出城郊迎吴世琮。然而没想到,这一去夫妻竟成了永诀。吴世琮在城外设置了伏兵,等孙延龄靠近时,便一起杀出。孙延龄发现中计的时候为时已晚,在经过奋力的拼杀后,孙延龄终究还是死在了吴军的刀下。如果说他确实生于顺治四年的话,那么这一年,他刚满三十岁。

孙延龄的死无疑给了孔四贞巨大的打击,但大敌当前,根本容不得她伤心。为了抗击吴军,孔四贞亲自指挥部队进行战斗,可终究是寡不敌众。二十五年后的桂林城再次被强攻而下,只不过这一次破城的不是南明的军队,而是吴三桂的叛军。吴世琮攻下了桂林,开始了大屠杀,许多定藩旧部的将士被杀害,甚至连孔四贞唯一的儿子也没能幸免。不过,吴世琮并没有杀孔四贞,而是把她带回了云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26:1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2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十、世事轮回
************************************************************************************************

想当年,孔有德与吴三桂交好。吴三桂的女儿和孔有德唯一的儿子订下了娃娃亲,而孔四贞也给吴三桂当了干女儿。不过,这一次吴三桂之所以没有杀死孔四贞,却不是因为故情尚存,如果是那样的话,至少不该赶进杀绝的连孔四贞的孩子也不放过。之所以留下她一个人,吴三桂其实跟朝廷当初善待孔四贞打得是同样的如意算盘。于是就这样,孔四贞开始了她长达五年的囚禁生涯。

想来这五年,乃至未来更多的日子,对于孔四贞来说都是异常难过的。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已平,孔四贞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城。记得上一次来到京城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如今已经是年近四旬的妇人了。一切仿佛恍如隔日,唯一不同的是,二十五年前她带回来的是父亲和母亲的灵柩,二十五年后她带回来的是丈夫和儿子的遗骨。二十五年里,两度家破人亡,孔四贞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亲人。命运仿佛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她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涅磐后,最终仍旧回到了原点。

这个时候,孔四贞在想些什么呢,她会不会像起来当年逃难前夜,母亲哭着说得那番话:“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驱南北,下场有今日也。”现在想来,母亲是有先见之明的,如果当初脱难后,真如母亲所言皈依佛门,或许就不会有今天这番的煎熬与伤痛了。

关于孔四贞最后的岁月,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孟森先生对此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此为孤豚腐鼠,不过为孙氏一老寡妇,无争相取重者矣。”这话虽然不好听,但却也是一个事实,此时的孔四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奇货可居,一个失去所有亲人的四十岁女人,即便是还有朝廷的奉养,还有郡主的尊号,又便如何?曾经的天之娇女,英姿飒爽,转眼间全部是一场梦,梦醒后,到头来也不过是长夜孑立,孤独终老。

康熙五十二年,七十二岁的孔四贞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飘飘猜想,孔四贞最后的岁月或许就是在父亲的坟墓前或是祠堂中,伴着青灯古佛度过的吧。



【入选理由】:生在乱世,长在军中,或许早已注定了她一生的漂泊与苍凉。无限荣宠,绝世传奇,也换不回父母家人共聚天伦的欢笑与温馨。当干戈平息的时候,天下人得到了太平,而她,却失去了家。


请继续关注《清宫十二钗(六)——刁蛮千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26:4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孔四贞不是一个明智的女人,没有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应该有的精明厉害!她根本就是满清政府用来拉拢和瓦解孔有德余部的工具,而她自己对这一点却看不明白,还以太后养女的身份为荣!真庸才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满清瓦解孔有德余部的手段还是成功的,否则康熙就不是平三藩、而是平四藩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0 11:19:4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宫十二钗(六):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

 


【王府金枝深宫成,尊承三朝气自横。谁言为人必恭谨,骄纵依旧贵终生。】

 

                                               
  关注飘飘文章的朋友,一定常常怀有一种惋惜的、伤感的或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造成这样的效果并不是飘飘有意的矫情,而是历史的确就是如此残酷。从对公主们的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的您,时间久了也许会感到有些疲惫。改编一句时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来形容就是:审悲疲劳。
  
  这时也许您会问,难道电视剧里面的那些公主全都是胡编滥造的吗?在历史上,公主的身份真的从未带给一个拥有它的女孩子幸福吗?在这里飘飘负责任的说,并不完全是的。尽管大多数电视剧实在不靠谱,可总有一些影子或是底板能在历史上找到相对的印证。打个比方,当下最受欢迎的公主形象莫过于具有野蛮女友气质的刁蛮公主。于是我们看到,那些骄傲任性、身集三千宠爱的调皮小公主们竞相充斥银屏,在观众面前可劲儿的上蹿下跳。当然,电视剧再热闹也是虚构。今天,飘飘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历史上真正的刁蛮公主和她尊贵幸福的一生。您不妨比较一下,看看这现实中的刁蛮公主是不是真的像电视剧中那样惹人喜爱。
  
  
************************************************************************************************

  《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一)

************************************************************************************************
  
  固伦端敏公主:顺治从兄简亲王济度第三女。顺治十年(1653)六月十三日卯时生。其母为蒙古科尔沁部多罗贝勒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顺治中抚养宫中,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九月下嫁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公主为固伦端敏公主。七年五月十八日去世,时年77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30:0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二)

************************************************************************************************


  
  众所周知,大清朝有八大铁帽子王。何谓铁帽子王呢,顾名思义,就是头上的帽子是铁做的。铁这东西自然无比的坚硬,而且不容易变形。所以老子戴着它的时候是那个样子,儿子戴着它还是那个样子,等到孙子、曾孙乃至子子孙孙戴着它也都不会改变。在铁帽子的对立面上,还有一种冰帽子。这种冰帽子可没有铁帽子那样结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融化、会变小,到了最后也许就什么也没有了。
  
  当然上面那些都只是打个比方,这帽子说白了就是爵位。再具体一点,铁帽子就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冰帽子就是延代降袭的爵位。为了防止爵衔越来越多,清朝典制规定王爵要降袭。比如老爸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就是贝勒,以此类推。不过这是普通情况,还有一些特例,那就是铁帽子的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家族的世代子孙都享有同最初的先辈相同的爵位,是清代皇族能够享受到的至高殊荣。整个清王朝先后有过11家铁帽子王,除了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咸丰的六弟恭亲王和七弟醇亲王三位以外,最正牌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清初册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端敏公主,就是出自这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郑亲王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33:0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三)

************************************************************************************************

  
  说起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清太祖的弟弟废庄亲王舒尔哈齐的儿子,自小被太祖皇帝抚养在宫中。济尔哈朗为人聪慧稳重,而且英勇善战,得到了清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重用和赏识。在父亲舒尔哈齐和哥哥阿敏相继落马后,济尔哈朗非但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仕途愈加坦荡。到了顺治朝,他更是以辅政王的身份成为大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首先站出来揭发他的劣行,使顺治皇帝得以名正言顺的对多尔衮进行处置。尽管这个举动很明显是叔侄二人唱得一场双簧,但同时也显示了济尔哈朗与顺治之间常人非比的亲密关系。在顺治眼里,这位从叔是比他的亲叔叔们与他更加亲近的长辈。于是在顺治九年二月,顺治加封济尔哈朗为“叔父”和硕郑亲王,至此,这位功勋卓著的铁帽子王算是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三个月后,济尔哈朗便因病离开了人世。在他临终前,顺治皇帝亲自到病榻前探视,面对济尔哈朗最后的谆谆叮咛,顺治不禁痛哭流涕道:“老天为什么不让朕的叔叔长命百岁啊!”叔侄二人的情义由此可见一斑。
  
  济尔哈朗死后,继承世袭王爵的是他第二个儿子济度,也就是端敏公主的亲生父亲。但是袭爵后的济度不再号郑亲王,而是改为了简亲王。这是由于在济尔哈朗生前,原本立定的继承人是长子富尔敦,而次子济度则被封为“简郡王”。可没想到,富尔敦竟比济尔哈朗还早一年去世,于是济度就这样顺理成章的由郡王变成亲王世子,而他自己的封号“简”,也由此取代了“郑”,成为这一支铁帽子王新的封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32:5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四)

************************************************************************************************


  
  顺治十年六月十三日的清晨,端敏公主出生在朝阳门外大木仓胡同的郑亲王府邸内,她虽然只是济度的第三个女儿,可却也是他第一个嫡出的子女。

就在端敏出生四个月后,皇宫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宫皇后被废了。
  
  大家都知道,这位皇后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家的格格,也就是顺治帝的亲表妹。由于这门婚事最初是多尔衮的主意,加上皇后的性格与顺治格格不入,大婚以来二人一直矛盾重重。顺治在默默挣扎了三年后,终于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废掉了这位皇后。
  
  然而,如愿以偿的皇帝却并没能高兴多久,国家利益和满蒙联姻的大局势压制着他,使他仍旧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册立继任的中宫。半年之后,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又为坤宁宫从科尔沁草原迎回来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新主子,也就是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
  
  孝惠皇后的父亲绰尔济是科尔沁多罗贝勒,祖父察罕则是孝庄太后的同胞哥哥。按辈分算起来,她实际上比顺治要小上一辈,不过那个时候满蒙民族的政治联姻,往往并不在乎所谓的亲缘辈分的问题。就这样,年仅14岁的孝惠皇后从蒙古草原来到了紫禁城。
  
  新皇后并没有讨得顺治皇帝的欢心,两年后,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一个有夫之妇身上,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董鄂妃。董鄂妃进宫,使得原本就对皇后十分冷淡的顺治更加疏远了她,十几岁的小皇后实际上是过着一种如同守活寡般的日子。
  
  那个时候,由于顺治膝下的子嗣比较单薄,尤其是女儿,更是少得可怜。因此他不断的收养一些王公贵戚的女儿做养女,一则可以显示皇帝恩宠,另一则还可以为将来的与蒙古的婚媾未雨绸缪。整个顺治朝,一共有三位亲王之女被选入宫中,她们是承泽亲王的女儿(和顺公主)、安亲王的女儿(柔嘉公主)和简亲王的女儿(端敏公主)。
  
  说起端敏公主被皇帝收养的原因,除了父亲的地位之外,倒还有另一层原故。端敏公主的生母、简亲王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是孝惠皇后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她早妹妹两年嫁到京城,成为简亲王的妻子。这层亲密的关系也促使她所生下的女儿会被带入宫中,成了皇后的养女。如此安排,也算是皇太后和皇帝给予无宠无子的孝惠皇后一点点安慰吧。
  
  就这样,端敏这个亲王府的格格成为了皇帝的养女,开始了她的公主生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33:3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刁蛮千金——固伦端敏公主》(五)

************************************************************************************************

  
  入宫后的端敏一直跟随在养母兼姨母的孝惠皇后身边,相近的血缘使她们有着比别人更加亲昵的感情,而孝惠皇后对这个唯一的“女儿”更是宠爱有加。即便没有皇帝的垂青,可孝惠终究还是中宫皇后,这份尊荣同样的影响着年幼的端敏公主。
  
  在端敏公主的脑海里,嫡庶之别、尊卑之分的观念十分深固。当然,这与她本人的身世有着很大的关系。父母全都出身高贵,不论是生母还是养母又都是嫡妻正室,端敏的血统可谓是正的不能再正了。自小受尽父母的宠爱,入宫又得到皇后的庇护,傲慢、刁蛮的种子就这样在端敏的心中渐渐的发了芽。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科尔沁王公按照班次进京陛见。在这场骨肉大团圆中,端敏的终身大事被决定了。领班入京的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掌旗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后晋和硕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满珠习礼是孝庄太后四位兄长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与她一母所生的一个。
  
  说起来,这位科尔沁郡王的身份实在很特殊,他的女儿是顺治皇帝的悼妃,过世的前妻是皇太极收养的世袭罔替克勤郡王岳托的女儿。所以,他既是太后的哥哥,又是皇帝的岳父,还是先皇的女婿。与皇家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和嫡子的出身都令满珠习礼有着比科尔沁其他王公更加尊崇的地位,而孝庄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哥哥也是礼遇有加。一心维系满蒙联姻关系的太后便在这时,将年仅7岁的端敏公主许配给了满珠习礼同样年幼的长孙班第。从此,端敏亲上加亲的成为了科尔沁的媳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3:34:3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28 18:38 , Processed in 0.0235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