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1|回复: 1

[原创]千古一帝(康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0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授权乾隆网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作者保留一切维护原创的权力。

玄烨,天生的王者

清朝,起于烽烟,崩于乱世。虽业已随历史长河蜿蜒而去,然人们依然踮足眺望,希翼拨开重重迷雾,见识这个王朝清晰的背影;描绘这个王朝的沟壑轮廓。而清圣祖玄烨——清朝盛世的开创者,亦是对其后世子孙影响甚深者,他的生平经历无不吸引人探究又探究……纵观其一生,我只能说他是个天生的王者

顺治十一年甲午三月十八日已时,景仁宫新降一名男婴。刹时,“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氣充溢庭户,与日并耀。”所见之人无不称此婴日后必大富大贵。这个甫出生的婴儿便是睥睨天下的一代明君王——清圣祖玄烨。诚然,此说乃渲染帝王贵气天赐,不足为信。不过,玄烨得登大宝非天助不能成也。

玄烨的父亲福临生前专宠孝献皇后董鄂氏,视后宫其他女子为尘土,曾明言除了董鄂氏及其子荣亲王,任何人无法钩起自己的情感与关爱。由此可知,玄烨登基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皇子。若非董鄂氏之子荣亲王早夭,玄烨绝无可能君临天下。说也奇怪,基本上清朝前期皇帝属意继承大统的儿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为一代帝王:努尔哈赤之于多尔衮;皇太极之于海兰珠之子;福临之于董鄂氏之子,莫非世间真有“折寿”其事?无论如何,上天带走了顺治的“第一子”,却为玄烨开启了通向帝王宝座之门。顺治十七年,玄烨与其兄弟福全、常宁问安皇父。福临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福全说想做个贤明的王爷;玄烨表示希望做一个与皇父一样的皇帝;常宁太小啥都没说。听完自己三个儿子的回答,福临为玄烨宏大的志向惊讶,同时也存了立玄烨为帝的念头。遂清世祖驾崩后,遗诏宣布:“……定皇上御名,命立为皇太子。并谕以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是以玄烨成为大清朝的第二代皇帝。

不过据汤若望记载,福临最初考虑的继承人是他的一个从兄弟。且福临病逝前曾三次招王熙密谈,关于密谈的内容,王熙一直讳莫如深,只说关系重大。起草世祖遗诏时,王熙又与众大臣密议很久。有关密议的内容,王熙是“终身不以语人,虽子弟莫得而传也。”再加上《圣祖实录》中一句“世祖章皇帝不豫”,不由得让后人浮想联翩,怀疑世祖弥留时圈定的继承人是否真为其第三子玄烨。

竹子以为此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众所周知,世祖年幼时遭权臣多尔衮欺压,对其脾气秉性造成莫大的影响,以至于顺治“灭家掘坟”来发泄自己心中蓄藏多年的怨气,所以皇子们年龄幼小不能不让世祖思虑再三。而大臣们所拟诏书给玄烨的定位是“皇太子”,却非“新帝”。因此,竹子猜测,莫非世祖属意那位从兄弟为新帝,望其先执掌朝政,待玄烨成人后再将帝位传予他。而命四大臣辅政,却是监视这位从兄弟,保证玄烨成年后能够如愿称帝。但经过孝庄与朝中重臣商议后,决定略过世祖定从兄弟为新帝的决定,直接向诸王公、贝勒宣布玄烨为皇太子,四大臣辅政。由于这四位大臣威望崇高,众人无不赞同大行皇帝钦定四人辅政的决定。既然有辅佐之人,必然要有被辅佐之人,既然钦定玄烨为皇太子,那么他迟早是要“被辅佐之人”,早辅佐与晚辅佐有何区别?如此,诏书虽言“命立为皇太子”,但实际却为玄烨举行登基大典,成为大清朝的新任皇帝。

就此后玄烨治国的成就来看:老天带走了荣亲王,等于将绳索套于世祖颈上,使其归于尘土;但老天此举,却让玄烨在天时与人和的帮助下,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代帝王,成全了大清三代盛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0 12:38: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3 13: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研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7:01 , Processed in 0.0227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