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沉水香

说说孝庄与慈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1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段由男人统治的英雄的历史。但在这其中偶尔也会有几小段插曲犹如流星一般划过,这就是数百年由女人统治的时代。在这些名女人中,有三个是最突出、最优异的。下面,我就来简单说说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女人(以时间先后为序)。
1.吕雉:即我们俗称的吕后,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曾跟随着刘邦征战南北,刘邦当皇帝后,即册封吕雉为皇后。吕雉为人一贯心狠手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女人"。刘邦死后,吕雉贵为皇太后,开始了独掌朝纲十五年的岁月,在这期间,她几乎杀绝了刘邦的子嗣,并加封自己的兄弟为各诸候国的国王。但其死后,她的兄弟全部都被诛杀,吕雉时代宣告结束。
2.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的妻子,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听到这里大家一定觉得奇怪,我怎么不在这句话的末尾处加上"唯一"两个字,这也正是我要向大家说明的一点。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曾经在某个朝代上出现过一个女皇帝,不过时间甚短,只有数十天,但她起码说明了武则天并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高宗多病,所以武则天代其主持处理朝政,逐渐掌握了大权。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周,真是历史的巧合,武则天的皇帝生涯也是十五年。在她统治期间,唐朝经济稳步发展,于公元715年病死在洛阳,终年82岁。
3.慈禧:清文宗奕伫的贵妃,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即公元1835年(乙未年)生于北京,满州镶蓝旗人。17岁入宫,初被封为兰贵人,后因帮咸丰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被进一步晋升为懿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死热河(今河北承德),已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联合慈安皇太后以及恭亲王奕忻共同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处死或发配了肃顺等8个咸丰帝弥留时任命的托孤顾命大臣,开始了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实为48年),为同治、光绪两帝时期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是三位女名人中统治时间最长久的一位。于1908年10月21日死在中南海的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由于她生不逢时,所以背负了千古的骂名。
    上述这三位名女人,对当时的社会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慈禧皇太后。就不知三位历史上最著名的名女人之中,大家最看好哪位?为什么?请积极参与讨论(本人则倾向于第三位,因为她所处的时期较前两位来说明显危急了许多,而且她还将清朝的寿命延长了三十年,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安太后死因之谜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神速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没有可靠的史实依据。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丽妃、丽皇贵妃、庄静皇贵妃皆指一个人,三个称呼为三代皇帝封的不同册谥。她是主事庆海之女,他他拉氏,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比咸丰帝小六岁。初入宫号丽贵人;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谕内阁,贵人他他拉氏著封为丽嫔;五年五月初九日谕内阁,丽嫔著晋为丽妃,十二月二十八日命大学士文庆为正使、署礼部尚书麟魁为副使,行册封礼。咸丰五年五月丽妃生是长女,也就是成丰帝唯一的女儿。咸丰十一年十月登极后的同治帝感念丽妃侍奉咸丰帝多年,又诞育大公主,谨尊封为丽皇贵妃,其时居住在永和宫。同治十三年谕内阁;联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丽皇贵妃等位侍奉文宗显皇帝均称淑慎。丽皇贵妃著封为丽皇贵太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丽皇贵太妃薨,时年五十四岁;十八日光绪帝亲诣奠酒行礼,大臣以下、宗室以上并王公文武官员著于是日素服一日。内务府档案赠谥:庄静是贵妃。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八日葬入定妃园寝。其坟墓不仅居中,也是最前的一座。

  
   丽妃所生的皇长女即大公主,于同治五年九月封为荣安固伦公主,同治十二年八月下嫁一等雄勇公额驸,原名瑞煜,奉旨更名为符珍。同治十三年荣安回伦公主薨,时年只二十岁。

    许多野史或戏剧中,将丽妃描写成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丽妃冒险保留成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她含恨而死。有的文艺作品将丽妃之死处理为慈禧效法两千年前吕后残害戚夫人的手段,拔其发,断其肢,哑其声,剜其目,熏其耳,示为“人彘”,置于厕中受尽凌辱而惨死,只不过将茅厕改为酒缸。这是有悖于史实的。

    实际上而妃并非死于咸丰十一年,而是死于二十九年之后的光绪十六年;更非惨为“人彘”,而是因病谢世。据宫中档案所载,丽皇贵妃体质虚弱,经常头痛口渴,肢体酸软,胸肋胀满。有时攻冲作痛,烦燥少寐,气道阻滞,停饮火盛;以致腹痛未减,夜不得寐。所以常服犀角上清丸、清肺抑火化痰丸、和肝理脾丸、疏风止嗽丸、殊砂安神丸。最常用的一剂为灯心、竹叶、薄荷、菊花、芦根各五钱,三仙饮一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9: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之间的心结  
相传元末明初的时节,在东北的叶赫河边,叶赫那拉家族便已世居在此。但是某一天,草原上忽然燃起了烽烟,叶赫那拉家族与来犯的爱新觉罗家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后则发出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幺,我们姓它!”爱新觉罗的头领在言语上并没有讨到便宜,于是恼羞成怒,下令立刻发动战争。但是叶赫那拉的子民也不甘示弱,双方就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并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从此,叶赫那拉氏也就成为了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但是,到了明末,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之间再度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却不幸败给了爱新觉罗,从此不仅草原上的形势骤变,就连日后入主钟源的天子都变成了爱新觉罗氏了,由于当时的战争相当激烈,双方死伤惨重,某些野史上甚至说努尔哈赤曾经深恐叶赫那拉的报复;努尔哈赤当年派了额亦都对抗叶赫将领布斋的来攻,结果布斋战败,建州人把布斋的尸体劈成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而努尔哈赤从此认为”灭建州者必为叶赫”。不过蔡东番的《清史演义》里头讲说努尔哈赤修堂子挖出一个碑,上头有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清朝后来果然就灭在叶赫手里头,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那个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但实际上,就目前满文、汉文、朝鲜文的记载中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情,就是修堂子没有挖出石碑,至于后来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氏,光绪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这似乎是一种冥冥当中的历史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2 13: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孝庄是受到赞扬的

而慈禧..不说别的吧

我现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学到关于她的时候

有种牙痒痒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没有亲眼见证,谁知道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2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怎么能和孝庄比,如果不是她干预,好歹也能有个孙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兴亡两后,孝庄慈禧。只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孝庄是胜利者,而慈禧则是失败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3 2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后面也还有个叶赫那拉静芬亲自发布了退位诏书呢,果真是亡国太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4 04: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白了……能怪慈禧吗?

还不是同治跟光绪的手段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19:22 , Processed in 0.02618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