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赞同楼上的说法。
我也一直以为废太子之所以如此猖狂,一而再,再而三的忤逆犯上,就是圣祖皇帝过于骄宠的结果。
胤礽(1674-1722),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生于坤宁宫,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于居所,终年五十一岁。
胤礽原名保成,后在康熙二十年后康熙帝给皇子们以“胤”字排辈取名改为胤礽,他在康熙帝所有儿子中排行第七,序齿排行第二。胤礽出生时生母即去世,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册立为皇太子,时年仅一岁零七个月。特殊的身份加上生来即丧母的原因,使得康熙帝十分偏爱皇太子,由此便开始了对皇太子无以复加的宠爱和娇纵,这便使得胤礽与其他兄弟孤立起来。康熙帝给了胤礽无上的权利,不论他做了什么坏事,其他人受难,而他一点事都没有,这就使他变得暴戾,对皇父极为没大没小。加上其他诸皇子们对皇位的觊觎,胤礽的身边逐渐形成了”太子党“。
文献上记载,虽然在太子年幼时,圣祖皇帝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并且亲自过问他的学业状况、生活起居,但是却适得其反。太子并没有被他的关爱打动,也没有向着圣祖皇帝设计的那样朝着盛世明君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造成他的极端逆反暴戾,以至于到了让“上且谕且泣,至于仆地”的地步。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肆恶虐伺朕躬起居动作。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殴挞,大臣官员亦罹其毒。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未尝一事扰民。允礽与所属恣行乖戾,无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贡使,攘进御之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赋性奢侈,用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以为允礽乳母之夫,便其徵索。凌普更为贪婪,包衣下人无不怨憾。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
由此看来,圣祖皇帝对废太子的痛恨达到了极致!而要是深究原因的话,还是“慈父多败儿”啊! [em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