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所问的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疑惑,所以我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两个疑问,一是“长公主”是否是公主等级的一种,二是这种封号是否像“固伦公主”一样必须以正规的国家礼制进行册封,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康熙朝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这种册封的记载,如果不是,它又是在什么时候被废止的。
以我的理解,“长公主”、“大长公主”与“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代表的是辈分。后者代表的是等级。也就是说,按这种说法,清朝对于公主的记载中不应该出现“长公主”之类的称号。可事实上,在现在网上流行的清朝公主的资料,这种称号是存在的。关于这个问题,飘飘查阅过,《清史稿——公主表》,发现在上面也有关于“长公主”的正式记载。
另外,我发现,除了追封的以外,太宗女儿中所有的长公主都是在顺治十四年晋封的。这一点不难理解,顺治朝是各种规制制定的时期,在某种礼制确立后,进行统一的实施时半的规律。不过,从晋封情况看,长公主确实是被当作一种有别于公主的封号在使用的。
到了康熙朝,顺治的二女儿恭悫公主被晋封为长公主,也是清朝最后一个被晋封为长公主的人。恭悫公主的晋封,说明康熙还是在依照顺治朝有关公主册封制度进行。(端敏公主却没有被晋封,当然,这可以理解成她并不是康熙的亲姐姐,而且她本人于康熙的关系并不好,所以才不在晋封之列)。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康熙朝其他健在的太宗公主们没有按例晋封大长公主呢(顺治十四年的时候,除了太祖七女以外,太祖朝全部公主都已经去世,而这个唯一健在的女儿只有乡君品级,所以没有大长公主可以理解)?这又是一个疑问。
我想,这也许跟统治中心对这项制度本身的适用情况存在质疑,说白了就是嫌麻烦。到了雍正朝,你提到有几位公主被从和硕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我们先看看当时的诏书是怎么说的:“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老实说我并不明白“内里”是什么意思。在当时还健在的公主中,这三位公主之间并没有任何独特的相似之处,这说明她们的晋封有可能跟雍正个人的感情偏好有关。不过,端敏公主本身是雍正的姑姑,她竟然和两个侄女同时晋封,真得很奇怪。看来要知道原因就必须弄懂“内里”两字的含义。
但不管怎么说,从雍正的晋封情况看来,他进本上已经抛弃“长公主”这种封号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从康熙开始,对这种复杂的封号就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综上所述,我总结一下我的思路,那就是顺治时定下了这样的制度,并且顺治皇帝比较严格的执行了。当然,对于现在对太宗公主的正规称呼保存长公主一说的情况本人持保留态度,待日后查证。然而这项制度在康熙朝的中期就基本上被在事实上废止,恭悫公主也许可以当作是一个特例看待。而雍正朝的晋封就近本上与此无关,纯粹只是雍正皇帝依个人喜好进行的行为,在此制度上并没有关联。在此飘飘又鸡婆的揣测,这三位公主是否在政治上与雍正有所牵连,比如在实施或感情上对他有所倾向或帮助。你看,这三位公主恰恰都是嫁去蒙古的(当然,固伦荣宪公主也是,可谁让她还是胤祉的姐姐,犯了世宗爷的忌讳)。不过对于荣宪公主的问题我们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雍正并没有记恨她什么,只是由于她已经是固伦公主,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完全肯定“长公主”不是公主的等级,而且也已经被抛弃;二那就是雍正因为胤祉的原因对她不满,如果是这样也可以证明“长公主”制度已经被废止,至少是从正式册封的礼制上是这样的。总之一句话,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由于制度创建本身不完善有关。
所以,由此说来,“长公主”册封制度同顺治皇帝一开始建立的妃嫔制度一样,属于一种不确定的,有待完善的册封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果然并不适合具体需要,所以在康熙朝中后期就基本上被废止了。简单的说来,被废止的重要原因也许就是她造成了公主登记的混乱,不利于各方面的记载。
呵呵,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很不好意思,只能提供这些了。如果你对这个还有兴趣,以后又有什么发现,我们再跟你交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