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21|回复: 56

[转帖]情淡如水 ——也谈康熙大帝的爱情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2 19: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佟茈芸

情淡如水

——也谈康熙大帝的爱情传奇

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的英明帝王之一。他拥有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样辉煌的康乾盛世。而他的身上比起唐太宗、汉武帝,却少了一段叱咤风云的帝王,都应该有的爱情传奇。唐太宗有长孙皇后的敦敦劝告;汉武帝有卫子夫的长袖善舞。这些帝王的爱情传奇,都跃然于史书之上,而康熙的应有的那段传奇,象是被他深藏在心里,被掩盖在记载他功绩的繁浩的史册中。

我们只知道作为帝王,康熙拥有六宫妃嫔,却不知道哪一个曾经得到过他的真爱。虽然,这是个永远不会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可是,人们依旧固执的寻找、争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感情上找到了一个答案。

有人的答案是,康熙爱着他的第一任皇后,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原因是康熙将她留在世上的唯一儿子封为太子,废而又立,人们认为这是他爱乌及乌的表现。

史书上对孝诚皇后的记载甚少,她的祖父是康熙朝的四辅臣之首索尼,她在康熙四年与康熙大婚,当时只有13岁。孝诚先后为康熙生下两个儿子,第一子早夭,康熙13年在生第二子的时候,难产而亡,时年22岁。

人们为孝诚皇后塑造了一个帝王爱情传奇中的经典形象。她被说成是一个聪明、贤惠且才华横溢的美丽女子,完全是一个儒家文化崇尚的贤后。在康熙的身边,为他打理后宫、指点江山。可惜她的生命太短暂,在22岁刚刚坐稳后位的时候,给康熙留下一个不成气的儿子就匆匆离世。

人们默认了这段哀婉的帝王之恋。它很完美,又是一个明君和贤后的故事;它略带不完美,因为贤后的生命太短暂。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才会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还不断的史料里寻找那些零碎的记载,拼成模糊的证据,从感情上想把故事认定为事实。

我虽然选择相信,但却总觉得这个故事,有些别扭,有些僵化。弱点是支持这个故事的根基——孝诚皇后的形象,除了一篇模式化的册文,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她是个怎样的女子。

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相信。如果不相信,康熙大帝的爱情传奇就会是个空白。

我并未试图为康熙找出另一个女人来充实这个空白。只是偶然间,我在康熙的诗句中看到了他一生中仅有的,可以被称为情诗的记录。这似乎牵引着康熙大帝的另一个爱情传奇。

这次的女主角是康熙的表妹佟氏。翻查史书,她的记录同样甚少,她的年龄和她入宫的时间都不清楚。她在康熙16年妃嫔大封中,被封为贵妃。次年,新封的孝昭皇后去世。事实上,佟氏从康熙17年开始执掌后宫。康熙20年晋封为皇皇后,康熙22年生下一女,为满周岁便夭折。康熙287月,佟氏一病不起,康熙下旨册封她为皇后,一天之后佟氏病逝,康熙为她举行了与前两任皇后一样隆重的葬礼,不同的是他为佟氏写了四首悼诗。历史的巧合是,她与她的丈夫正好相反,成为了在位最短的皇后。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我感觉她平凡的生命与高高在上的康熙大帝形成强烈的反差,她为什么能得到康熙大帝的眷顾,拥有御诗悼念的殊荣。正是这点吸引了我去咀嚼一段平淡如水的爱情。

佟氏出身于一个满汉合一的家族,成长在满汉文化融合的环境中,如果从康熙16年或是更早的时间算起,她陪伴康熙走过了将近20年的时光,在这将近20年的光阴中,康熙经历了平三藩、靖台湾、清黄河……整顿天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康熙从一个刚坐稳龙椅的少年天子,成长为意气风发的一代英主。佟氏则陪着康熙一路风雨同行。

她也许是个极普通的女人,没有惊人的容貌与才华,却会有一颗善良、细腻的心灵。她所做的只是十几年如一日的为康熙打理一个日渐庞大的家。让康熙专心国事,操劳之后,能得到安静。一个日日关注天下的帝王,更需要一种平淡的生活。

佟氏在康熙身边日子里,康熙正全身心的追逐他的盛世之梦,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黄河……当一个盛世将要来临之时,佟氏却悄然而逝,什么也没给康熙留下,也许就在这一刻,康熙会突然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痛楚。他站在辉煌就要升起的黎明,而一转身,与他日日相伴风雨同路的人却不在了。他拥有一切却无人与他分享。佟氏的死是隐藏在康熙内心深处的,远胜过表面伤痛本身的遗憾。这种痛与憾是将近不惑之年的康熙,在以后的岁月中,永远无法弥补,也就永远无法释怀的。所以他自言“惊璇霄之月坠,伤碧落之星沈。物在人亡,睹遗褂而雪涕;庭虚昼永,经垂幕以怆怀。悲从中来,不能自己,握管言情,聊抒痛悼。”所以他沉吟“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

这是一个太平淡的爱情故事,它也有它的弱点。在佟氏弥留之际,康熙的举动令人疑惑。他在诏书中说“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性成,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频危,予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宠褒。”人们不禁要问,康熙匆匆立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康熙内敛的个性上来理解。皇太后只能给康熙一个提示,最后的决定权在康熙自己,如果康熙根本不想立后,只要对皇太后的提示稍有迟疑,那佟氏得到的就会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追封,或者得不到追封。康熙这个举动源于身为帝王的不想被臣子看清心事的心情。他把皇太后的旨意放在诏书里,是不想对殿下的臣子表示什么。他只想在最后一刻告诉佟氏,他会把她放在心里,在他自己百年之后,会与她同穴而葬。

所以,我还是决定相信,因为这个平淡的故事,有种平淡的真实。

两段爱情传奇,一个经典,一个平淡。康熙大帝身边应该有个怎样的女人,那一种爱情属于康熙大帝。

李世民,拥有长孙皇后指点江山的声声叮咛与身携毒药生死相随的爱情誓言。刘彻,始终在追逐倾国倾城的惊艳,让他的女人们长叹金屋幽幽。

爱新觉罗·玄烨,一个把感性牢牢困于理性樊笼中的孤家寡人,自觉的他的感情都深深埋葬归于平淡。他需要一个,毫不张扬给他平淡生活的女人和一份不用言明却实实在在的平常爱情。

赫舍里氏可以是这个平凡的女人,佟氏也可以是这个平凡的女人。

只是康熙来不及选择赫舍里氏,因为她在康熙的生活中停留得太短暂,康熙踏上真正的帝王之路之前就离开了。赫舍里氏留给康熙的是一份稚嫩的爱,未经成长就戛然而止。赫舍里氏和这份爱,都存留在康熙青春的记忆中。而佟氏留给康熙的是一份成熟的爱,这份爱在康熙从成长到成熟的帝王之旅中慢慢滋长,包含着同甘共苦的平凡与热烈。而佟氏自己留在了康熙一段平凡里彰显不平凡的感情记忆中,这记忆渗透在康熙平淡的生活中,也渗透在康熙辉煌的盛世中……

淅沥动秋声,中心郁不平。

离愁逢叶落,别恨怨蛩鸣。

寂寂瑶斋隔,沉沉碧海横。

玉琴哀响辍,宵殿痛惨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6 20:03: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值得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2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康熙与赫舍里氏大婚时,新郎十一岁又六个月,新娘十一岁又九个月,两人做了十载的夫妻。“皇后何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圣祖实录卷四十七)。而且废太子胤礽也非不成器,只是德行亏欠。康熙三十二年五月,因病无法理朝。他转旨大学士伊阿桑等人:“朕因微和,于国家政事,久未办理,奏章照常送进,令皇太子办理,付批本处批发。细微之事,即或有一、二遗误无甚关系,其紧要大事,皇太子自于朕前奏闻。”由此可见,康熙与废太子胤礽时常讨论政事,而且废太子的才干也颇令其父满意。还有,赫舍里氏远在二十二岁前就稳居后座。在其去世前,康熙并未给任何一个女子封号。也就是说在康熙十三年前,玄烨与赫舍里氏为“一夫一妻制”,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其做了三年的鳏夫。所以看不出哪个女子威胁到了赫舍里氏的后位。
其次,孝懿皇后的葬礼同孝昭,不比仁孝皇后的丧仪隆重。“中宫之丧,自孝诚仁皇后后,直省治丧仪制久未举行。”出自《清史稿》志六十七。此处可知,孝昭、孝懿较之仁孝皇后少“直省治丧仪”一制。孝懿确有悼诗,不过仁孝皇后也有康熙亲制的册文。是康熙皇帝亲自撰书,而非翰林院代笔。因此,此册文并非程式化,但也有很多康熙皇帝的主观看法。并且康熙只是在其殡天时写了四首诗,其后再未动笔。倒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时,诏书中的一句“生而克母”泄露了康熙对仁孝皇后的绵绵情意。还有一点,康熙的三位皇后,惟赫舍里氏的谥号特殊,非“孝”开头。
再次,杀螯拜,康熙身边有赫舍里氏;平三藩,有孝昭;再后来,他的太子已经长大,可以时时刻刻的陪伴他。据《居易续录》记载:“上在宫中亲为东宫讲述四书五经,每日御门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上巡幸近?,皇太子尝随侍,行动饮食,未曾暂离。”可见康熙皇帝对仁孝皇后的亲子何等的眷爱,以致当众声称:“允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所以说康熙爱屋及乌者并非空口无凭、胡乱猜测。至于她统领后宫,事实上是皇太后行使这一职责。皇子婚期,皇帝送的稀罕物的分配问题都是皇太后决定的。是以佟氏陪康熙一路风雨,可惜同康熙一路风雨者不只佟氏。
此外,康熙之所以立佟氏为后,是因为她“忽尔?疾”。康熙对皇太后的慈谕并非没有迟疑。他七月初七返宫,皇太后最迟初八也到了,但立后的诏书初九才下,所以只是册封,典礼都未完成。由此可见他把太后慈谕放进诏书的原因,本没想立后,哪有时间准备诏书啊。
最后,关于康熙与赫舍里氏的情感,并非稚嫩。康熙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夺回皇权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个人以为康熙最难熬的时候为鳌拜专权。三藩虽险,但远在长江之南。但是权臣的轻视可是康熙皇帝日日得以感受的,赫舍里氏与他相携相扶,共同度过了权臣压制下的日日夜夜。康熙于政治的不得志而郁郁,只有仁孝皇后的温情才能够予以开释。好容易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大山”,可以与爱妻稚子共享天伦。也是老天不从人愿,先失爱子,后逝爱妻,快乐的时光总难长久。
年少的情感单纯、透明。帝王三十一过便开始世故圆滑。康熙推崇孔子,尤爱那句“天下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还把它传教给自己的儿子。老婆一个接一个的娶,儿子一个接一个的生,最后成为了多妻多子多福气的一代圣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辍朝五日,服缟素,日三奠,内外会集服布素,朝夕哭临三日。移北沙河巩奉城殡宫,帝亲送。自初丧至百日,亦躬亲致祭。时用兵三籓,虑直省举哀制服易惑观听,免治丧,馀如故。册谥仁孝。三周后,致祭如陵寝。后葬昌瑞山。世宗登极,谥曰孝诚仁皇后。

十七年二月,皇后钮祜禄氏崩,丧葬视仁孝后,册谥孝昭。世宗加谥曰仁。

圣祖仁皇后佟佳氏,二十八年七月崩,时由妃立后第二日也。帝辍朝亲临,制四诗悼之,谥曰孝懿,丧仪如孝昭。

清史稿\志六十七\礼十一(凶礼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康熙起居注》里记载,佟氏去世前,康熙一直在宫中。

还有一个问题,康熙为什么不给孝诚皇后写点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23: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请问,册文是不是在立后的时候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3 0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的故宫==〉昌德宫

《清史稿》撰于清末时期。

而。“中宫之丧,自孝诚仁皇后后,直省治丧仪制久未举行。”取自大臣上乾隆皇帝的奏折,为《清史稿》所录。是以认为这个更准确些。记得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上也说过这个问题。

另:孝懿之女夭折后“不制明器”,就用被单包裹出去焚化,不埋葬,不装殓,而是任其随风飘散。且同葬地宫的四位皇后中,惟孝懿梓宫居次位。想想康熙皇帝还真是不给自己老妈面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3 13: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康熙起居注里,看过三位皇后的葬礼记载,基本没什么区别规格都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3 14: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懿皇后的棺木居次很正常,因为孝诚是嫡后,孝昭和孝懿只是继立中宫,而孝昭又先于孝懿继立。在奉先殿里的牌位也是这样的。另外孝懿和孝昭死是景陵还没建好,她们是在康熙20年一起下葬的,(没去景陵地宫看过)如果康熙的棺木居中,那前两个皇后正好一边一个,剩下孝懿不可能挪开在放吧。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得有道理,孝诚就象是康熙青春时期,色彩明艳的初恋,留在康熙的记忆中,很清澈。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作者在描述康熙和孝懿的时候,多用了“感情”这个词感情确实是一种成熟的爱情,它已经从最初的感觉转化为情义,虽然不是那么热烈,但会犹如水流一样的细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3 15: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是个从不需要别人操心的人,他能很好的处理身边的事。他身边的女人除了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似乎没有需要她们插手的事,国事的指点人有太皇太后,家事的管理人有皇太后。他身边的女人不会象长孙皇后那样与李世民交相辉映,只能默默在他身后。他一生的女人有很多,从来没有专宠。早期有孝诚,孝昭,荣妃,惠妃……中期有孝懿,温僖贵妃,德妃,宜妃……后期有悫惠贵妃,和妃,密嫔……说康熙为孝诚守“一夫一妻”实在主观,康熙16年以前宫中确实没有嫔以上的封号,但是康熙与女人们之间的实质关系存在的,封号是迟早的事。康熙16年平定三藩的局势稳定,所以大封妃嫔,康熙20年三藩彻底平定,又在大封。后两次是在康熙39年,康熙57年。

在康熙30年之后,宫中只有两个贵妃,一个是孝昭的妹妹,一个是孝懿的妹妹。她们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不得不说是她们的姐姐和家族的原因。这个时期康熙身边也有个值得注意的女人,和妃瓜尔佳氏,她是康熙晚年晋封最快的妃嫔。

康熙喜欢太子,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嫡子,孝昭与孝懿都无所出,满洲家法“子以母贵”。太子从小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康熙对他精心培养是应该的,他们父子的感情是来自他们的相处,而不仅仅来自于他与孝诚的感情。康熙一直想培养出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继承人来,可惜太子太不成气。如果仅用这点来主观的约束康熙的感情,太武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24 19:38 , Processed in 0.0273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