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蚕不如敬农 建坛开祭晚了八十九年 金钩带着金筐 皇后躬桑只摘三片叶子———
春季是开始养蚕的季节,养蚕以及织造丝绸的技术都源自中国。在中国帝王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中,祭祀农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男耕女织的习惯,祭祀的分工为皇帝亲耕、皇后亲桑,以此来为天下的农夫织妇做出榜样。北京至今留有和蚕有关的几处遗址,在这里可以体会当年帝王祀蚕、养蚕的活动。
大学士提议案先蚕坛建在北海后门 宫廷中的“亲桑”,由皇后来主持,也叫做先蚕礼。每年开春的时候举行这样的祭祀,是从汉代传下来的传统。清代满族是游牧民族,先农礼虽沿袭下来,但先蚕礼则在先农礼之后八十九年才建立起来。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曾经有个总督呈递有关建立先蚕坛的奏折,但是没有回应。乾隆七年,大学士鄂尔泰再次提出议案。明朝,先蚕坛曾建在安定门外,离皇宫较远,皇后、后妃参与祭祀活动都十分不便,鄂尔泰建议重新修建蚕坛。而内务府大臣海望随后又上奏,提出详细的修建先蚕坛的设计图样。乾隆批准后,花了两年时间,在当时西苑东北角、就是今天北海公园后门建立了清朝的蚕坛。
蚕坛周长有160丈,南面偏西有正门,左右各有一门。入门就可见先蚕坛,4丈见方,高4尺,三面都有台阶,台前为桑园,台后是亲蚕门,进入亲蚕门就是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匾额。亲蚕殿后有浴蚕池,蚕池北面还有和前殿相同的后殿。殿内屏风上绘有蚕织图,基本上是按照海望奏折上的设计图建成的。
今天这里已经变成了北海幼儿园,昔日的景象已经无法重现。
孝贤皇后“隆重”亲蚕只摘三片桑叶
先蚕坛竣工后,成为北京九坛八庙中的一坛。第一次皇后祭先蚕典礼是最有规模的一次,是孝贤皇后主礼的。宫廷画师还画出《孝贤皇后亲蚕图》记录当时的场景。
孝贤皇后的亲蚕礼是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农历三月举行的。当天,先蚕坛上支起黄色幕帐,帐内供奉蚕神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公主、福晋和女官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祭坛。先要进行跪拜、上香、献祭品等程序,之后,还要行采桑礼,也叫做“躬桑”。这个礼是在先蚕礼举行后第二天进行的,皇后手持金钩与金筐,在蚕坛内的桑林中亲自采桑。桑林旁被布置得彩旗招展,太监们还要鸣响金鼓,高唱采桑歌。
虽然采桑礼如此隆重,但皇后“采桑”也只是象征性的。仅采桑叶三片,之后就登上观桑台的宝座,看众妃嫔宫女等采桑。采桑活动结束后,由人将所采桑叶送到蚕室喂蚕,整个祭礼结束。
链接一:蚕神的由来———马头娘传说
关于蚕神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有奉黄帝妃缧祖的,也有奉青衣神的。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马头娘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个姑娘的父亲外出不归。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说如果谁能把父亲找回来,就以身相许。家中的白马听后,飞奔出门,没过几天就把父亲接了回来。但是人和马怎能结亲?这位父亲为了女儿,就将白马杀死,还把马皮剥下来晾在院子里。不料有一天,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
又过几日,人们发现,姑娘和马皮悬在一棵大树间,他们化为了蚕。人们把蚕拿回去饲养,从此开始养蚕历史。那棵树被人们取“丧”音叫做桑树,而身披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链接二:祭祀蚕神的几种活动
古代官办的蚕神祭祀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民间却十分丰富,特别在江南一代形式繁多。蚕花娘娘祭祀定于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举行,据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祭祀要用纸扎成一马,上骑蚕花娘娘。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并做桑叶、丝束形状来进行祭拜。青色代表桑树,象征充满生机;白色象征茧丝,表示蚕宝宝健旺;红色则象征吉祥如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9 18:28: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