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清初时期,皇帝的妻妾们几乎都是各个部族的格格,即使是庶妃,出身也相当的高贵呢,到世祖时,后宫也不乏蒙古部落的亲王格格,可是到了后来,后宫嫔妃的出身似乎变低了,有许多皇子的嫡福晋,出身也一般。
例如咸丰皇帝的后妃出身都不是很高,像慈安和慈禧太后这样阿玛是道台的还算是高的了呢,可是实际上道台只是四品的官员哪,咸丰皇帝怎么没有娶一品大员的女儿呢?
同治和光绪皇帝也是如此,虽然珍妃很受宠爱,但阿玛只是原任礼部左侍郎,虽然是比较高的官位,但毕竟不是一品朝廷大员哪,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到了后期,皇室家族对于女子的出身看得没有以前重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也同意樱桃的意见.
后期根本不用再通过婚姻的形式来巩固政权的统一了.
清初众帝之所以娶那些身份高贵的女子确实有巩固加强政权的考虑,那皇帝本人的喜好就要放到第二位了.
政权稳定以后了,皇帝个人的喜好就可以更被尊重了,不过皇后以几皇子嫡福晋的人选还是很看重出身的,其他侍妾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以文宗咸丰来说,其实他原来的嫡福晋不是慈安,他的原配好象是萨克达氏,在他登基之前就去世了,慈安做皇后是他继位后封的.原来慈安也不过就顶多是个侧福晋了吧,所以出身并不高.萨克达氏在出身方面肯定要比慈安要高的.
博尓济吉特氏确实与清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顺治就是博尓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的混血,作为蒙古著名的黄金家族的格格,作为大清的皇后确实也算门当户对了.
不过博尓济吉特氏的皇后们好象除了静妃深得帝宠,其他的在婚姻方面并不幸福.
不过如果按出身的高贵来说,她们确实是担得起的.
也许正是高贵的出身,反而使大多的格格们失去了应有的幸福吧
前期之所以频繁的和蒙古部落通婚,不仅娶进来很多蒙古王公的女儿,也把皇家的大部分公主远嫁过去。这一切主要还是处于政治结盟的需要吧!
到了清朝后期,中央政权已经很稳固了。除了同治和光绪两个皇帝,其余的皇帝在挑选妃嫔时也就可以掺杂一些个人的好恶在里面了,遴选后妃的范围也扩大了许多。
请问鈕祜祿氏这个家族也很高贵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19:43 , Processed in 0.0246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