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在紫禁城中,最能体现玉的尊贵价值的器物就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皇帝玉玺。
这里是交泰殿。是紫禁城内廷后三宫之一,清朝皇帝使用的25方宝玺曾收藏于此,其中的23枚宝玺都由玉石雕刻而成。在紫禁城建成后的五百多年时间里,这里总会重复发生这样的故事。一个神秘的人,携带着一个神秘的包裹,要求进宫献宝,他们都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秦朝传国玉玺。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那块著名的天然宝玉和氏璧,后来被雕刻成为秦国的传国玉玺。秦始皇曾希望借助这块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而后的各个王朝,也无不渴望获得和保有这枚传国玉玺。传国玺的流传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相传明朝灭元时,蒙古部落将玉玺带到了漠北,从此之后,真正的“传国玺”失去了踪迹,而各种仿制的赝品层出不穷。这是存放在紫禁城中,不知何时何人进献的一件所谓“传国玉玺”,据专家分析它其实是用泥土制成的。
乾隆皇帝对和氏璧的传说并不以为然。他更看重的是本朝御玺。乾隆十一年以前,交泰殿贮藏宝玺多达三十九枚,真假混杂,其中就包括那枚假的传国玺。乾隆认为即便是真的秦代玉玺也不能与大清国的宝玺放在一起。乾隆十三年,在他为《宝谱》所做“御制交泰殿宝谱序”中提出:自古以来宝玺就没有固定的数目,现在交泰殿贮存的宝玺年头长了,记载也失实了,又有重复的,所以要加以考证,按次序排列。宝玺的数目为二十五枚,这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所定。他知道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永远不灭亡,将宝玺的数字定为二十五,就是籍《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的江山能延续二十五代。但实际上,乾隆之后,皇位仅仅往下传了六代。
除了玉玺之外,玉器在紫禁城中无处不在,它们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最主要的装饰品。各个宫殿的多宝格陈设的艺术品中,玉器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玉的颜色有五种,分别是白色、青色、黄色、碧色和墨色。故宫的玉器涵盖了玉的各个种类,其中新疆和阗玉又占据了主要地位。
穿过养心殿宝座后面的通道,我们来到了皇帝休息的后寝殿,这里陈设着很多玉器。在进门的东西两侧摆放着两个碧玉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