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应了时节,“清明”二字总会让人生出心意惆怅,眼前一幕幕嬉宴纷闹的情景,令人不禁也时而沉浸。风筝扑着欢声飞得比笑语还高,点缀晴空,想必风也轻也香。还有那农谚,节气里入景的是花柳笑语,入味儿的就是这农谚了。到底老百姓的话反复耐嚼,怎么听都顺。皇帝赔笑太后宠纵,太后欢心:怎么怨不得人疼!那些话那些心思搁在谁身上谁会不疼的?俺举双手赞同太后滴话。
二十六回看不出其中缱绻,我却觉得缱绻。皇帝即将回銮,婆媳间殷殷关嘱,从最后那句:“不怕他不依。”不由一笑,这时心里也一扣,这几个字先抓住我。[em16]
皇后备莼菜羹的情境,几乎都让人想感动。只所以说“想”是因为心中不想轻易被她感动,怕自己忽然会对她生出额外的恻隐之心。仿佛有点儿士别三日的错觉。听她一番言语有理有情,也无隙可拣,无拙可嫌,皇帝每处眉动都如一根极细的丝,清晰地牵动人心,那几处描写太教人喜欢了。[em17]
小小感叹一下:如此玲珑心舌之人,到底也是纯皇脸上有光啊。纵有万般不是也有其可取贵处,当年挑媳妇儿的人眼光不浅啊,这样媳妇要得。[em53]
小小一碗莼菜羹的描写,虽说不上万般感受千种滋味,却也教人深深移不开眼,好像有些类似味道的东西不觉间溢出那碗沿,或者还在碗内。她言语间说不上默契,也足可算周到,他听闻间说不上喜欢,到底是不吝亲切。味道是轻是重,一时间,我不知道。这一点点并未生发的缱绻,也足以令我恍然怔忪了。这么多年,早过了无猜年纪,在这个什么都不敢奢望的年代,到底比字珍贵的不多。
[此贴子已经被和卓氏于2008-4-4 13:26: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