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祜(1670-1672),康熙皇帝第二子,生母为皇后赫舍里氏。幼殇不序齿。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死,年仅三岁。
康熙真正的嫡长子就是这位二皇子承祜,他是后面皇太子胤礽的同父同母兄,虽然命短夭折,但我认为他依旧幸福。不信拿他与他弟弟相比:他出生时,也是双喜临门之时:父亲的心腹大患刚玩完了,腊月里迎新年,热闹非凡。于是他生在如此喜庆之时,那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自然认为这是“天降祥瑞”,连名儿都取这么吉利的“承祜”二字。晋朝诗人陆机在晋武帝时有一首为当时的皇太子司马衷(惠帝)庆贺生日时作的诗,其中一句“素灵承祜”,表面意思就是在夸赞太子,希望太子美满幸福之类的。我猜,康熙不会不知道这首诗而且是为“皇太子”而作,这是何意(后来允祜的名字暂且不论)?而且现在有人认为,说康熙为嫡子命为“承祜”是希望他将来继承皇位!不论如何,承祜毕竟是嫡长子,他的名字自然有诸多猜想(如雍正为秘立太子弘历的嫡子命名为“琏”不乏希望他继承皇位之意);而太子,他生不逢时,当时朝廷里内忧外患,母亲又因他而难产去世,他就是生在这么个乱世中。承祜在史书中记载他“天性聪慧,上甚爱之”,由此可见,年轻的玄烨夫妇把这个小皇子视为掌上明珠,宠爱及至,康熙并不只对胤礽青眼相加。而胤礽呢,有父无母,虽然父亲宠爱他,但依旧无法替代母亲的地位。正因为承祜的早死,才叫父亲康熙帝对他无限怀念,不至于对于太子的“恨铁不成钢”了。
康熙十一年年正月,因孝庄太皇太后“身疾特甚”,所以孙子玄烨陪伴祖母前往赤诚汤泉(位于今天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疗养。二十四日正式启程。二月初三抵达目的地,初五日,承祜卒,时父亲康熙正在赤城。当他听说唯一的嫡子夭折的消息后,因为怕祖母悲伤,所以他虽然“郁闷不已”,但依旧在祖母跟前“笑语如常”,并召安葬皇子的官员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哭着安排了后事。 一个年幼的小生命就此宣告结束,就算他再受父母宠爱,再聪慧再尊贵也依旧无法逃脱死神对他的审判。唉,真为他感到难过,更为仁孝皇后感到难过。仁孝的身体并不好,好容易生个儿子还就那么死了,她能不难过吗,就是连玄烨那样的坚强的男人都哭成泪人儿了…… 史书记载承祜是病死的,但我通过和一位志同道合的姐姐切磋,觉得实有蹊跷。正史不会记载什么希奇古怪的死因的,不过之前我已经Y过一篇关于他死因的文章。一般记载的都是正常死亡,比如嘉庆皇帝,正史里都说他是病死的,其实他是被雷劈死的(总之他的死和雷有密切关系)。所以承祜一死,自然不会如实写上去。 承祜一死,做难过的莫过于他的亲妈赫舍里氏,本来身体就不好,儿子的死的打击对她就更是个青天霹雳了。有人问过,如果承祜不死,会有太子的出生吗。我说当然会,就凭着小夫妻俩的感情。但其中肯定有一些因素是皇帝想补偿下皇后的丧子之痛,她可能不容易怀孕,所以玄烨很希望皇后给他生儿子。这就是了,其实承祜不死,就一定会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但他死了,他该有的荣耀自然就让给了弟弟。胤礽不但是子凭母贵,也沾了哥哥的光。老爸对他的溺爱是多方面的,因为母亲也因为哥哥.。 《清实录》里关于承祜夭折后,载有康熙说的一句话“稚子事,朕无济于事...”(与后来的十八阿哥之死情况类似,表面这么说,内心其实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后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后有多伤心了,更何况承祜还是嫡长子)。
之于太子,幼殇的承祜要幸福多了,他有父母宠着,有娘可喊;可太子,有父无母的哀子而已,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啊!二阿哥一生下来就给父母带来无限欢乐,而太子,一出生就注定是悲剧。
可怜可爱的承祜,你走得匆匆,但留给了后世无暇的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