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正准备睡回笼睡 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想到现今的YY HC,就有种贴上来的冲动。毕竟,我觉得很多都是从“女生”的角度出发的,有些问题相类似,有些问题无法回避(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去说)。文我不知道该放哪里,暂时安身于此吧,好吧说完,贴完了,我要再香喷喷滴睡上一觉~~~
姐妹们七夕快乐~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潮流,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自五四启蒙运动开始,在中国文坛上,一部分激进的女性作家趁着社会思想大解放的潮流,昂扬地树立了女性主义文学的旗帜。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以她们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现实人生,尤其是关注她们同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命运。他们对生活的感触促使着她们拿起笔,运用女性特有的思想方式记录女性的命运,在强大的以男性权威为基质的时代主流话语场中顽强地诉说着女性的生存境遇。但中国特定的政治背景左右着文学的发展道路,在五四以后一段时间的短暂爆发之后,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可贵的女性意识,甚至女性特征大都渐渐受到排挤直至萎缩。从早期的言语缺失,到后来的逐渐被雄化,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走向衰微的脉络。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再次经受了自五四之后又一次大解放的变革,同时,传统的、日渐衰微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又与同时代强大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发生了碰撞和磨合。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突然发现,视野在一霎那间猛然开阔,于是,她们开始以极大的热情自由地展示甚至是宣泄女性群体的情感、欲望和追求,从此,女性主义文学才出现了枯木逢春的情景。进入90 年代,在女性主义文学逐渐走向蓬勃,一些女性作家在文坛上也开始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礼时,女性作家群体中突然产生了一股“ 异流”,一部分自诩“ 前卫”“、先锋”的女性作家们( 卫慧、棉棉、木子美、竹影青瞳等)横空出世,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于书写女性身体或欲望的狂热倾向。可以说,这种潮流的出现,一方面展现了一部分中国女性作家开始突破传统的写作“ 禁区”,开始直接地书写女性体验,并进行了颠覆男性中心话语的可喜尝试;而从另一方面讲,她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度关注及对性体验的细致描绘又体现出她们在创作中心理的庸俗的逢迎情绪,从而进入了一个文学发展的误区。本文将对女性作家群体中出现的这两种潮流作一初步分析。
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特性
通常来讲“,女性主义文学”和“ 女性主义作品”在概念上密不可分。“ 女性主义作品”主要是指女性作家“ 以内视角和个人记忆、个人生存体验来处理各种生活范围的题材”。①简单地说,其中可以包含两方面的要素:首先“,女性主义作品”在创作主体上必须是女作家创作的作品;其次,作品要以女性的视角来反映女性为主的内容。但“ 女性主义作品”并非完全等同于“ 女性主义文学”,笔者认为“,女性主义文学”必须是“ 女性主义作品”,但透过“ 女性主义作品”两个明显的要素,我们还可以发现“ 女性主义文学”必须包含的第三个要素,就是“ 女性主义文学”必须体现女性的自我价值。
在中国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浸淫下,中国的女性创作群体自始至终都自觉或被动地游离于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生活空间中。特别是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女性群体,一般都是富家的女性,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条件下,她们不可能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社会现实,一般最广阔的视野也就是看到“ 院子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但这样一来,女性作家们便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关注自身的精神及心理层面。因此,较之同期社会参与性更强的男性作家,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群体及她们的情感体验就更真实地再现了女性的生存真实及心灵真实。与西方大张旗鼓的女性主义发展不同,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自它产生之日起便处于对男性话语的重复或依附的地位。
西方的女权主义文论有强大的女权主义作为它坚实的后盾,而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女性作家必须在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的双重挤压下战战兢兢地生存与诉说。在创作过程中,她们只能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将女性的对于生活的体验真实地还原,努力地凸显女性的性别立场。这是一种特殊的肯定和展示女性自我价值的途径。如果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像男性作品一样展现了阳刚之美;那么中国早期女性主义文学就明显地体现了一种阴柔之美。这也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有别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重要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影响。20世纪80 年代初,激进的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如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和陶丽·莫依的《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被译介过来,极大地冲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她们开始以更敏锐的视角观察女性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以更激进的方式来强化女性的性别属性和挑战主流的男权文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当代女性在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真实细腻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感觉。但是,对于这些激进理论的接受也使得部分女性作家在追求性别认同的道路上走得过远,出现了对于女性身体的不自然的关注。尽管有些作家并没有阅读这些西方文论,但是这些女权主义的主张给中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使这些对于现实生活高度敏感的女性作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女作家徐坤就曾充分肯定了以西方和苏联女性主义文论对中国女性作家创作实践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作家群体不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自主、自由自在生活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更直观地反映了新形势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这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话,即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衡量。但是不可否认,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意识日渐浓厚,社会整体的文化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于金钱与物质的欲望表现得日益强烈,文学特别是女性主义文学注定会遭遇尴尬。在功利主义目标的驱使下,部分女性作家开始为迎合庸俗的男性趣味,以“ 用身体写作”为旗号,将女性的私人的性体验赤裸裸地展示出来。其实,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真正的“ 女性主义文学”,她们在创作的发轫阶段就迷失了自我,从根本上背离了女性主义文学展示女性自我价值的要素。这种“ 变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因为现代复杂的社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作家的审美倾向及创作题材。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逼迫下,女性作家们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社会生活做出反应,消化并反思女性群体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于是,这种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虽然表面上很像“ 女性主义文学”,但它们没有充分展示女性自我价值,而是从骨子里透着明显的男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禁锢、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传播及当前复杂的社会意识背景这三个主要因素影响了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使得当代“ 女性主义作品”和“ 女性主义文学”都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二、两种对立的女性主义创作
20 世纪80 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女性群体在崭新的社会背景下鲜活的生存体验,以最为丰富的女性经验裂解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坛的强大的男权话语。林白、陈染、刘索拉、铁凝、陈坤、张抗抗等都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她们惊世骇俗的文学文本后面,是激进的思想意识和充满激情的感情世界。她们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个体女性的身体、感觉、意识、情感等方面,石破天惊地踏进了性这个女性写作的禁区。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代表了新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积极的投入及体会。对此,张抗抗曾经就她的作品《作女》阐述了她的观点“:近二十年来,我发现在自己周围,有许多女性朋友,越来越不安于以往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她们的行为常常不合情理,她们不认命,不知足,不甘心,对于生活不再是被迫无奈的承受,而是主动出击和挑衅。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狂热以及盲目的‘ 作’态,其实是女性的自我肯定、自我宣泄、自我拯救的别样方式,是现代女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己能力的检测和发问。从20 世纪90 年代到21 世纪初,都市女性中‘ 作女’越来越多的现象,也许可视为中国女性解放的标志之一。
‘ 作’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一个充满弹性的女性生长点。”② 她对女性新形象的认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女性作家的观点。
她们笔下的女性不再是被观看、被塑造的对象,变成了跨越性别的屏障,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新女性。就像是《作女》中那个颇具颠覆性格的女人卓尔。在她那里,身体描述更多地作为表现女性对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动定位的一种方式而存在,这也与稍后出现的有些“ 美女作家”鼓吹并身体力行的所谓“ 用身体写作”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通过对妇女解放道路上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个体的塑造,记录了中国当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真实状态,描绘了新时期女性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向女性更高层次上的解放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
在女性写作旗帜下,中国文坛上还出现了一些充斥着性欲望,性描摹的所谓女性主义作品。为迎合男性趣味,某些女作者甚至于将自己极度私人空间的性体验纤毫毕现地展示给读者。
对女性生存法则的熟谙使她们深知——“— 女人的身体属于一种准商品,看似难以捉摸,但早已成为她们社交场合中必不可少的东西”。③ 实际上对性的这种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细致得不能再细致的描绘无论从作品的审美情趣还是从存在价值等各方面都无太大价值。这些所谓的先锋派作家却以此标榜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希望以身体的全面裸露表现她们女性解放的崭新姿态,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从根本上背离了女性主义文学,而且有自觉将女性降为男性性对象的性别歧视之嫌。女性主义文论家埃莱娜·肖瓦尔特就曾经指出“ 女性美学强调女性生理经验的重要性非常危险地接近性别歧视的本质论”。④ 这也证明在意识形态领域,几千年中国封建文化中将女性作为观看玩味的性对象的封建文化糟粕还在影响着一部分女性作者的审美标准,而这恰恰与女性主义是背道而驰的。
社会的进步使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了更多表现的自由,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更广泛的领域,她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也就越发丰富。
因此,代言她们情感世界的女性主义文学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再现女性生存和情感体验的实践中,当代中国女性作家表现出来了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和审美情趣。笔者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们应该严格忠实于女性的真实感受,重视所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品质和它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这既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读者品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形象的重要标准。
在文化日益粗鄙化的今天,文学对于社会的三种基本功能,即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娱乐功能似乎正在成为文学存在的主要原因。但是忽略人文教育和知识传承对于我们的民族、对于我们的社会无疑危害极大。作为社会知识精英,包括女性作家在内的作家群体,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还文学以生命力和激情,延续提升文学本身所固有的高尚的审美情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9 2:30: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