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康熙在册封一个后进妃嫔的时候称一声“德”?
大家都是十六年晋嫔,她是十八年;而到了二十年又和大家一起晋妃。封嫔晚了两年,一封就给一个德字,难道是当初的某个误会被澄清,让康熙发现了她的有德?
德妃生子胤zhen,胤祚,胤祯,胤祚的祚,可是皇帝之位的意思!已经立了仁孝之子为太子,却竟然让一个妃的儿子叫“胤祚”,那是怎样的荣宠!可胤祚很早就死了,我不得不怀疑是否因为母子风头太健,遭人毒手。都说宜妃受宠,五年连生三子,可一共也就三个,只是碰巧都是儿子,要知道德妃可生了三子三女呢,要封个贵妃,什么资历没有?
可奇怪的是,后来封了孝懿姐妹作皇后贵妃,孝昭姐妹作皇后贵妃,德妃却永远没有变成德贵妃的一天,到了康熙三十九年,卫贵人从良嫔到良妃快速晋升,和她终于平起平坐了。良妃可以从罪籍到皇妃,而德妃的出身无论如何要比良妃好很多吧!如果康熙真对德妃如此喜爱,为何她的升迁却到了头?
这个问题我一直很好奇,或许德这个字本身藏着玄机?按照道理,德是后宫各级都应该绝对有的东西,要不怎么竟然能被皇帝册封呢?所以我觉得,封她为德妃,一是说她有德,二是略带讽刺地认为她其实是个被“德”束缚住的人。就好比贾宝玉如果当皇帝,可能会把宝钗也给个德的封号,而最爱的深爱的相爱的挚爱的黛玉,断然不会给个“德”字作封号,据我个人推测,很可能是“懿”之类的字眼,或者干脆觉得封号是用来形容人的,对林妹妹多余。(我知道贾宝玉不可能当皇帝哈哈,但康师傅就不许有贾宝玉的一面吗?)
康熙啊,捉摸不透。
另外,说起孝恭的死,在康熙死后半年,总觉得她心里是与康熙同位思考的,她要在四也是亲儿子的情况下,维护十四的潜在皇位的希望,不全是出于私心,也有一种想法,就是这是康熙的意思,康熙的遗愿,她要帮助完成!由于无法完成,所以早早就病死了。她死的时候,既有对幼子的担忧,又有无法完成先帝遗愿的遗恨,恐怕唯独没有一点点雍正登基,自己成为圣母皇太后的喜悦。正因如此,所以雍正只冷飕飕地给了个恭这么一个肤浅表面的字作谥号。。。。
其实,她有另一条路,就是劝幼子服从,在两个儿子之间选择长子。如果是一个权欲熏心的女人,多半是会这样做的。可是她没有——在权力和自己的心之间,她选择了自己的心。从这一点上,她是配得上一个“德”字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7 0:38: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