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天成相见欢,凤凰终游凤凰台
康熙四年九月,玄烨于太庙前向天地宣告:“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備,教化所由以与。咨爾何舍里氏乃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動(原字下有‘四点水’)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應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爾为皇后。其尚弘資孝養,克赞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索尼之孙赫舍里氏遂成为康熙嫡妻,母仪天下的大清皇后。
对于孝庄皇太后之所以舍弃蒙古公主,而迎辅臣之后入主中宫,笔者以为原因有二:一是清朝的关内统治趋于稳定,蒙古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以蒙古女子统领大清后宫安抚蒙古亲贵的方式客观上已经可以中断了;二是顺治皇帝两位蒙古皇后无法统御后宫致使皇室丑闻百出的状况(其实都是顺治皇帝一个人折腾)也使得孝庄皇太后踌躇再三,决定只迎蒙古公主入宫,但不立其为后。
当时入选的秀女中身份煊赫的有鳌拜之女瓜尔佳氏、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索尼之孙赫舍里氏。立赫舍里氏为后,恐怕是爱心觉罗氏对索尼始终维护皇权,至死不改的一种犒赏。其孙成为皇后,赫舍里家族终于完成了从败国之人到皇亲国戚的飞跃。一家喜欢百家愁,既然赫舍里氏成了飞天的凤凰,落草的鸡怎么也要鸣鸣不平才是:“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满语,‘侍卫’之意)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于是当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的谕旨颁布后,遏必隆“心怀妒忌,与鳌拜同入奏阻”。但是册后大典还是如期举行,赫舍里氏作为大清朝最贤明皇帝的元妻,注定要永垂史册。
月缺桐疏秋色凉,喜烛高照心彷徨。 紫冠玉带何足念,未若稀世有请郎。
玄烨与赫舍里氏的洞房花烛夜,也是他们金风玉露首逢时。虽然玄烨在立后册文中对赫舍里氏的品貌性德大加褒奖,但那都是官话、套话;赫舍里氏从爷爷那里听过不少关于小主子的溢美之词,但那只是听说。其后一大堆的礼节程序虽然繁琐,彼此形容举止却让对方明白: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求之既得,百年相守。
|